過了50歲才明白,最親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這一個人

過了50歲才明白,最親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這一個人
value101 2024-02-27 檢舉

雖然車子沒了,但好在老公也沒了。

她慶幸地說:

“他不死,死的就是我。”

這是老天有眼。

 

她那個年代,是個不幸的時代。

許多女人過得都很苦,社會充滿了偏見與歧視。

明明錯的是另一個人,但大家的矛頭卻會指向你。

你訴苦婚姻,別人說是你命不好;你死了老公,別人說是這個女的克夫。

以至於,王柳雲的第二段婚姻,不是奔著婚姻去的,而是為了找個落腳地。

因為她必須要結婚。

對於現任丈夫老林,王柳雲的評價很高:

“這是36歲又遇見愛情的樣子。”

▲王柳雲和老林

她說老公很會誇老婆,是真的懂她。

當外面有人說她壞話,她老公會說:“誰?我們去打!”

當很多人看不懂她的畫,她先生不但懂得,還很積極地解釋給別人聽。

當然,最大的懂得,是知道她要自由,不拘她在家。

這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比錢還重要。

 

王柳雲的前半生,充滿了坎坷與苦痛。

有人說,痛苦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但必須承認,有些痛苦沒有和解的可能,因為苦難就是苦難。

真正的成長,也不是把苦難當作財富,而是吞下了所有苦痛,讓它成為新一輪生長的種子。

就像浸在水裡的,長著苔蘚的石頭,到了春天的時候,也能開出細小的白花。

 

“詩是支撐我的人,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是唯一能給我內心深處帶來快樂的。”

現已56歲的外送騎士王計兵,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2019年,在一次很不愉快的送餐經驗後,他懷著滿腔的委屈,寫下了《趕時間的人》:

從空氣裡趕出風

從風裡趕出刀子

從骨頭裡趕出火

從火裡趕出水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就是這首詩,不知戳中了多少為生活奔波的人,在微博上獲得了2000多萬的關注和10萬多的點讚。

就這樣,國中輟學的王計兵,用20年時間,寫下了5000多首詩。

 

為什麼要寫詩?

因為對他來說,外送是“現實出口”,而寫詩卻是他的“心靈出口”。

在出版的書《趕時間的人:外賣員的詩》中,他直言是文學拯救了他。

正如他所說:

「幾十年來,除了父母,沒有任何人比文學陪伴我的時間更久。文學是我心裡的一口人,是我最親密的人,無話可說的人。”

光陰如水,歲月如歌。

隨著時間的流轉,我們會逐漸明白:

這輩子最親近的,未必是子女或伴侶,而是一直陪伴在我們內心的存在。

 

多少人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多少人被生活的重壓磨得失去了稜角;

又有多少人,為了麵包和生存,在無情的歲月中慢慢變得麻木。

當世界的色彩變得灰暗,當生活的重拳一記又一記地襲來,總該有那麼一樣存在,能觸及你心底的熱情,能抵達你內心深處的快樂與感動。

它是一種慰藉,亦是一種力量。

它是我們靈魂的庇護所。

在黑暗無光的時刻,讓我們汲取些許力量;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裡,為我們撐起一方晴朗。

 

浮生剎那,年華短暫。

生活的意義不僅在於生存,更在於我們如何去感受與體驗。

正如王小波所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