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0歲以後,體重在多少公斤比較適合?對照一下,或許你根本不胖

女性50歲以後,體重在多少公斤比較適合?對照一下,或許你根本不胖
value101 2025-06-27 檢舉

 

體重之外,更值得關注的幾個“隱藏指標”

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態,不妨注意以下幾個指標,它們比體重更有說服力:

腰圍 :腰圍反映的是腹部脂肪的分佈。女性腰圍超過85厘米,表示腹部肥胖,容易引發慢病。

肌肉量 :尤其是下肢肌肉,關係到你未來是否容易跌倒、骨折。可以透過體成分分析儀檢測,也可以觀察自己是否走路有力、上下樓是否吃力。

基礎代謝率 :這個指標反映你安靜狀態下消耗的能量。它越高,表示你的身體越“有活力”,越不容易發胖。

體力狀況 :例如你能不能一口氣走上三層樓?或是提一桶水走幾百公尺?這些都比體重更真實地反映你的身體狀況。

 

不用執著減重,關鍵是“減錯的重量”

許多50歲以上的女性,一發現自己體重上升,就開始節食,甚至不吃晚餐。結果可能體重是下降了,但下降的是肌肉和水分 ,脂肪反而沒有減少。更嚴重的,可能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骨質密度。

正確做法是:透過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減少多餘脂肪,同時保住或增加肌肉。

 

怎麼做呢?這裡有幾個容易操作的小建議:

早上吃夠蛋白質,例如一顆雞蛋+一杯牛奶,讓肌肉有「原料」可用。

每天至少走6000步,如果能增加一點肌力訓練,例如深蹲、抬腿,就更好了。

用手掌大小控制主食量,不用完全戒碳水,但要注意種類,例如選擇燕麥、糙米等慢消化的碳水。

晚上盡量吃得清淡,但不要不吃,尤其是蔬菜和蛋白質,不然半夜餓了反而想吃零食。

不追求快速瘦身,而是慢慢調整,讓身體“回歸理想狀態”,這才是50歲後最值得追求的目標。

 

別被體重“綁架”,健康是多維度的

在我們訪談的60位50歲以上女性中,有超過一半人對自己的體重感到焦慮。但當她們接受了更全面的體檢和身體評估後,發現自己其實並不“胖”,反而在同齡人中屬於健康水平。

這說明,我們的美感和觀念,需要更新了。

50歲以後的體重,不能再用20歲的標準去衡量。此時的身體,已經進入另一種平衡狀態。追求瘦,不如追求強壯有活力。

適度的脂肪,是身體的緩衝器,是荷爾蒙的倉庫,是免疫的保護傘。別急著把它們「趕走」。

只要你精神狀況良好、行動靈活、代謝正常、睡眠良好、沒有明顯的慢性病,​​那就說明你現在的體重,或許正是你身體最「喜歡」的狀態。

 

寫在最後:數字之外的自我接納

體重只是一個數字,不代表全部。有些人很瘦卻總是生病,有些人偏重卻精神奕奕?這就是身體多樣性的展現。

50歲以後的你,更需要的是理解身體、照顧健康,而不是盲目減重。你不是為了穿得更小尺碼而活著,而是為了活得更自在、更有品質。

下次站上體重秤,如果數字超出了你的預期,不妨先問問自己:「我健康嗎?我有活力嗎?我開心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一點都不胖,甚至正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