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沒有腦部供血不足,走路知道?提醒:腦供血不足走路常有6異常

人有沒有腦部供血不足,走路知道?提醒:腦供血不足走路常有6異常
value101 2025-06-27 檢舉

身體左右搖晃,容易偏斜

當一個人走路時身體左右搖擺不定,尤其是在直線行走時明顯偏向一側,這種表現也不能簡單歸為「走不穩」。其實這可能是前庭系統或小腦半球供血不足的結果。

有些人甚至在閉眼站立時會明顯傾斜或站不穩,這是臨床上一個典型的「羅姆貝格徵」表現,常被醫生用來判斷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

如果在走路時常常偏向一邊,或原本可以直線走,現在卻總是「蛇形」前進,這種情況要盡快就醫檢查腦血流狀況。

 

走路伴隨頭暈、眼花、噁心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走快了有點暈”,但如果這種頭暈在走路時經常出現,而且伴有視線模糊、眼前發黑甚至想吐,那就不是簡單的運動過度。

這類症狀常提示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 。這部分動脈負責向腦幹、小腦、視覺中樞供血,一旦血流減少,身體的多個系統就會一起「報警」。尤其是走路這類需要協調視覺、平衡和肌肉動作的活動時,症狀就會很明顯。

有些人甚至在走路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必須停下來扶著東西才能緩解,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表現。如果持續發展,非常容易演變成真正的腦梗。

 

這些症狀不是老了,而是真的有病

很多人會把這些走路的異常誤認為是“年紀大了”“老毛病”,但大腦的供血問題不是自然衰老,而是病理變化。尤其是長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的人群,大腦的血管容易發生硬化、狹窄,慢慢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

更危險的是,這種狀態一開始並不痛不癢,不會像心臟病那樣劇烈疼痛,而是以這些「走路上的小破綻」悄悄出現,一不留神就可能發展成嚴重的腦中風。

 

怎麼應對?醫生不會只說“多休息”

如果你或家人已經有上述幾種走路異常,不要等到跌倒了才後悔。該去神經內科做個頸動脈超音波腦血流檢查 ,了解血管是否狹窄、血流是否通暢。

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也要做些調整:例如睡前不要突然起身,避免姿勢性低血壓;飯後不要立刻快走,因為此時血液集中在胃部,大腦供血會更少;遇到頭暈別硬撐,趕緊坐下或平躺,閉眼休息,防止摔倒。

 

有些人會問,吃什麼能改善腦部供血?靠吃保健品不靠譜。 倒是日常飲食中多吃點深色蔬菜、魚類和堅果,如紫甘藍、鮭魚和核桃,這些富含抗氧化物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對血管健康更有幫助。

如果醫生建議吃阿斯匹靈或他汀藥物,一定不能擅自停藥。很多人覺得“我又沒中風,不用吃”,但其實這些藥物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中風發生。

 

腦部供血不足 並不是突然發生的大病,而是慢慢累積、悄悄改變的過程。走路時的一些小異常,正是身體提前拉響的警報。別等倒下了才想起這些細節,早發現、早處理,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