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偏心,終會變成紮向自己的刀

父母的偏心,終會變成紮向自己的刀
value101 2025-07-03 檢舉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會明白,年輕時在子女心裡扎的刺,到了晚年都會變成紮向自己的刀。

 

偏心是埋在兒女心裡的刺

哪有父母不痛孩子的?可偏了心的疼愛,就像往熱水裡摻冰碴子。嘴上說著“都是親生的”,轉頭把存款塞給老廬買房,讓老大自己還房貸;給閨女伺候月子,卻讓兒媳婦花錢請月嫂。這些差別對待看似輕飄飄,落在子女心裡都是實打實的秤砣。日子久了,手足情分被砸出裂縫,再厚的血緣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被偏愛的往往最薄情

得寵的孩子就像泡在蜜罐裡長大,總覺得父母的付出天經地義。等老人真需要人搭把手了,這些「蜜罐子」反倒躲得最遠──畢竟習慣了索取的人,哪學得會擔當?反倒是那些被冷落的孩子,早年攢夠了失望,到老也難掏出熱勁兒。人心都是肉長的,被涼水澆透的心,摀多少年都暖不回來。

 

孝心也會「遺傳」偏心

別怪子女老了不貼心,父母的做派早就埋下了種子。年輕時把愛掰成三六九等,到老就別指望兒女把孝心端平。兄弟姊妹間那些陳芝麻爛穀子,平時藏著掖著,等分養老責任時全成了明帳。這個說“當年好處都讓你佔了”,那個嚷“現在倒想起我了”,爭來吵去,最後受苦的還是床上動彈不得的老人。

 

聰明父母都在“買保險”

真通透的父母,早早就開始經營「養老本」。不是往銀行存錢,而是往兒女心裡存情分。孫輩壓歲錢厚度相同,兒女買房首付比例相當,週末電話挨個打一遍。這些看似刻意的“平均主義”,實則是給晚年買保障。要知道,躺在病床上時,存摺裡的零比不上子女遞到嘴邊的溫水金貴。

人活七十古來稀,到老才看懂:父母給兒女最值錢的不是房本存摺,是那份不偏不倚的真心。現在多偏心一分,將來就少個端藥倒尿的貼心人。這世上最虧本的買賣,莫過於親手把兒女的心越推越遠。

 

王維的詩《別弟妹二首》寫道:“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始離恨,拭淚方殷勤。”

血脈相連的兄弟姊妹,是除了父母以外與自己關係最親近的人,有著一世的情緣。

一個人患重疾,骨髓配型時,首選人是自家的兄弟姊妹。足以可見,血緣是多麼重要。

自古以來,兄弟情深感人的故事也有,如王羲之的兩個兒子子由和子敬,一個病逝,另外一個由於悲慟過度也死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故事也多,多發生在帝皇之家。如曹植和曹丕。

手足之情血濃於水,割捨不斷,本應一生相伴,互相照顧。但現實生活中,兄友弟恭的情況不多,甚至有些手足還相殘,原因與這三個人有著密切的關係。

 

01父母沒有一碗水端平

俗話說:父母是條龍,偏向誰誰家窮。

若父母對待孩子不能一視同仁,會讓兄弟姊妹的感情破裂。

被偏愛的那個孩子,會滋長優越感,會嘲笑被父母冷落或看低的那個孩子,甚至會欺壓他。久而久之,兄弟姊妹的感情會發展成水火。

莎士比亞說:父母的偏心,會帶給孩子一生難以磨滅的傷害。

偏心是一把看不見的刀子,刺在孩子的心上,也砍斷​​了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