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化療8次!頂尖腫瘤專家痛苦抗癌後離去「臨終反思發人深省」 親身體會:才能感同身受

一個月化療8次!頂尖腫瘤專家痛苦抗癌後離去「臨終反思發人深省」 親身體會:才能感同身受
value101 2025-10-21 檢舉

2006年8月12日,被稱為「華一刀」的華益慰主任與世長辭,在他56年的醫生生涯畫下句點。

華益慰是我內著名外科醫生,每天奔走在手術台,雖然已經年過古稀,工作中也從未出過差錯。

然而,華益慰跟癌症「鬥」了這麼多年,最後卻未能逃離它的「魔爪」。

 

成為病人後才明白:罹患癌症有多痛苦

當一個人從醫生的角色轉變為患者,他會經歷什麼?心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華益慰是2005年確診為胃癌晚期,做全胃切除手術之後,出現嚴重的逆流,根本無法平躺,每天只能長時間半臥著。

為了控制癌細胞的擴散,又做腹腔熱化療,這段期間的痛苦估計常人是無法體會的,但是,華益慰也堅持下來了,在抗癌過程中,他也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思:

 

1、“哪怕留一點胃,也好過全切”

之前先給病人治療時,主要考慮的是將腫瘤切除乾淨,降低復發風險,有時忽略術後的併發症。

直到自己親身經歷後,華益慰才覺悟,當醫生不能光顧著治病,還要為病人的生活品質考慮,在他的建議下,後來為胃癌病人進行手術時,也做了改進:沒必要全切的盡量不全切,即使需要全切,也要減輕患者的痛苦,做好術後工作。

2、“化療太痛苦了,只想減輕痛苦”

做完全胃切除手術後,為控制癌細胞擴散,華益慰曾經在一個月內進行8次化療,化療期間,出現嚴重嘔吐,全靠鼻飼管點營養液。

化療結束後,症狀依然沒有好轉,出現迴腸末段腸阻塞,導致身體變得更加虛弱。

之後,華益慰又進行一次手術,不幸的是術後發生了嚴重的感染,身體徹底衰竭,渾身下插滿了管子……當時,他只有一個想法:不要再用昂貴的藥和檢查,唯一的要求就是減輕身體的痛苦。

 

3、“醫生的目標不是治病,是治療患病的病人”

華益慰認為醫生的使命,不是治病,而是治療病人,身為醫生,不能只考慮手術是否成功,要時時照顧到病情的感受。

如果要在生活品質和疾病之間進行取捨,要考慮哪一方面對病人更有益,醫生要負起主要責任,因為對於病人來說,由於不懂醫學,會認為並發症是正常的,其實,有時是可以避免的,這一點醫生是可以做到的。

癌症的痛,很難感同身受

癌症晚期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會發生疼痛,實際上大約70%-80%的病人有可能出現疼痛。

癌症病人疼痛大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腫瘤浸潤壓迫周圍臟器組織,二是腫瘤治療帶來的副損傷,三是非腫瘤引起的疼痛,如病人合併有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

病人到底有多痛?有人形容如分娩、骨折,有人說生不如死、想安樂死,疼痛是主觀經驗,別人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完全理解癌症病人疼痛就需要從疼痛的類型、程度、性質三方面去了解。

 

疼痛的類型

疼痛從部位上講有頭痛、胸痛、腹痛、肢體痛等;按組織、器官來區分的話有內臟痛、軀體疼,比如肝痛、胃痛等屬於內臟痛,軀幹四肢沒有固定位置的疼痛是軀體疼;以疼痛特徵劃分有傷害性疼痛和神經病理性疼痛。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