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凡是動不動就生氣,又很傲慢的人,往往會把路越走越窄
在上次的幹部評議會上,多位評委不約而同地寫下了這樣的評論:“缺乏團隊意識,難以勝任管理職位。”
事實也一次次證明,機會總是更青睞那些謙遜包容的人 。
③成長軌跡的停滯不前
《論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傲慢的人,即使面對行業專家,也能挑出毛病,「他不過是運氣好」「這個觀點我也想到過」。
我曾經也是個自視甚高的人,直到一位前輩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你總覺得別人都不如你,那為什麼還沒有取得想要的成就?”
醍醐灌頂,我開始明白,當我們把精力用在挑剔別人時,就沒有精力去提升自己了。
④身心健康的雙重代價
中醫智慧告訴我們:“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經常生氣的人,心臟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常人高出數倍。
我舅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他脾氣急躁,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剛過50歲,就因嚴重高血壓引發中風,後半生不得不與輪椅為伴。
現在,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早知道這樣,當初不該為那些小事生氣……”
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這世上最得不償失的事 。
來源:視覺中國
破局之道:從情緒奴隸到生活主人
①培養情緒覺察力
心理學家建議採取「三秒鐘法則」:當感到怒火上升時,先深呼吸,給自己三秒鐘時間思考:
這件事值得我生氣嗎?發火能解決問題嗎?一週後我還會在意這件事嗎?
我的朋友在辦公室和家裡都放了一個「暫停按鈕」(實際上是個小玩具)。每次要發火時,他都會按下按鈕,提醒自己先停下來。
這個簡單的動作,幫他 培養了情緒覺察力, 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②修練換位思考能力
一位資深HR透露,她在招募時最重視的不是學歷和能力,而是候選人會不會為別人著想。
例如會不會主動整理會議室的椅子,會不會對清潔人員說謝謝。
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如果我是他,處於他的處境,我會怎麼做?為什麼他會這樣想?
有意識地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後,你會發現很多原本讓你憤怒的事情,其實都有其原因和無奈,自然也就沒那麼生氣了。
③保持謙遜學習心態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需要炫耀自己的力量。就像成熟的稻穗,越飽滿頭垂得越低。
我認識的一位業界領袖,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業界會議,坐在最後一排認真做筆記。
當被問及“這些內容您不都早就知道了嗎”,他微笑著回答:“每次都能學到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觀點的新表述,也值得學習。”
保持空杯心態,才能裝進新的東西 。
④建立問題解決思維
遇到問題時,不要問“這是誰的錯”,而要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我欣賞「複盤而不指責」方法:
出現問題後,團隊坐在一起分析流程哪裡可以改進,而不是追究個人責任。這樣既能解決問題,又不會傷害團隊感情。
指責只能發洩情緒,解決問題才能推動進步 。
來源:視覺中國
人生就像山谷回音,你發出什麼,就會收回什麼 。
發出憤怒和傲慢,回報你的自然也是這些;發出善意和理解,回報你的則是寬廣的道路和越來越多的機會。
古希臘哲學家埃皮克提圖斯曾說:“真正的進步不是改變環境,而是改變自己。”
當我們學會管理情緒、放下傲慢,不只是善待他人,更是為自己的未來鋪就更寬廣的道路。
人生之路的寬與窄,從來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選擇寬容,就是選擇寬廣;選擇謙遜,就是選擇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