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態:獨處、知足、自洽

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刻苦學習,精神富足,最終成為著名的理學家之一。
作家王朔說:“生活表面的相似要靠人內心的豐富擺脫。”
一個人內心充足富盈,才能在面對逆境時積極生活,並且有所成長。
心學大師王陽明28歲進入仕途。
35歲那年,因為救人惹怒皇帝,被下令杖責四十,貶謫至未開化的貴州龍場。
許多官員來到荒涼的龍場後,要么鬱鬱寡歡,頹廢不堪;要么嫌當地窮僻落後,覺得這裡的人跟自己不是一路人,心存戒備。
但王陽明卻安之若素,不為自己被貶謫而悲切和抑鬱。
在龍場,他將自己的房屋整理好,並且虛心向當地人請教如何耕田,將自己融入其中。
同時,他不忘精進,每天安坐於榻上,焚香讀書。
憑藉著從容豁達的心態,王陽明熬過低谷,最終有了“龍場悟道”的頓悟時刻,創立心學。
懂得知足的人,會怎樣?
知足才能常樂,內心才能滿足和寧靜,不被外界所擾。
常樂才能無憂,用知足積極的心態過好當下,不畏懼未來的風雨。
懂得知足,就是幸福。
精神自洽
律師史欣悅在《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裡向內看》中對自洽是這麼解釋的:
自洽是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特質,從自己出發,完成一件事就有這件事的收穫。
真正精神強大的人,能夠坦然接納自己,立足現有水平,主動學習,勇於突破自己的上限,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楊天真沒有姣好的身材、亮眼的臉龐,自認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外表、家庭、學歷。
有太多人因她的身材和長相攻擊她,但她不苛求完美,肯於接納自己,並自信地表示:無所謂,自己舒服就行。
她曾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條視頻,“一個普通女孩的二十年”。
在短短90秒內展示了她的成長:考入北大、創辦娛樂公司、做大碼女裝、寫書。
這個普通但不平凡的女生沒有活在別人給她貼的標籤中,而是不斷突破自己上限,自信閃耀。
精神自洽的人,能夠坦然接納自己的不足,放棄跟其他人的攀比,找到真實的自己。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
但她沒有抱怨,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而是跟隨老師努力學習盲文,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向世界傳達自己的想法。
最終寫出了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人最大的內耗,就是不放過自己。”
人生最終的敵人是自己,戰勝自己就能戰勝一切。
從現在起,停止苛求完美,給自己的生活留一點缺口。
放下關注和期待他人,將生活和愛留給自己。
不沉湎於過去,不反复猶豫,告別內耗,積極行動。
當你的精神自洽了,你的人生一定是自由的。
羅曼·羅蘭說:“每個人都有跟別人不同的隱藏的精華,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
成長路上,每個人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五花八門。
但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也許就是如此:
享受獨處,在安靜的環境中與真實的自己對話。
懂得知足,在豐富的內心中感受寧靜與美好。
擁有精神自洽,不矛盾,不擰巴,用自己的勇氣和底氣堅定地前進。
點個“在看” ,願你我都能夠有信心去踏出第一步,跑出加速度,將自己所想收攬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