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巴菲特存錢法則,我頓悟如何養成“易富體質”

看了巴菲特存錢法則,我頓悟如何養成“易富體質”
value101 2023-09-26 檢舉

“我是個社交低能兒,我很害怕發表公開演講。”

但他更明白,有時候他必須在人前發言,這對他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於是,他兩次前往紐約,學習卡內基的公開演講課。

由於這門課,當他回奧馬哈兼任老師時,他能夠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

即便後來面對五萬多人的股東大會,他也能應付自如。

這就是巴菲特的賺錢法,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

作家松浦彌太郎年輕時,只是個初中學歷的工地小工。

但他發現自己喜歡閱讀和隨手記錄。

於是他每天看書看電影,並寫下自己的感悟。

他怕自己因繁重工作而沒有多餘精力,他又開始每日跑步鍛煉,提升自己的精氣神。

就這樣,當工友們還在工地奔波時,他已憑著累積的知識,成為著名編輯、作家。

巴菲特說:“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個人的才華都不會受到通膨的壓力。”

讓自己值錢,就是在賺錢。

矽谷頂尖投資人納瓦爾也曾提出一個致富理念:

致富最重要的技能是找到天賦所在,成為終身學習者。  ”

當你不斷在擅長的領域深耕,成為其中佼佼者時,你就能賺到這個領域大部分的錢。

 

03

第三階段:存錢,堅持複利思維。

1939年冬天,巴菲特和妹妹在院子裡玩雪。

巴菲特用手接著雪花,把雪花一起揉成雪球。

雪球變大後,他推著雪球慢慢滾動,每推一下,雪球就會沾上更多的雪,變得越來越大。

這就是滾雪球思維:當下的每片雪花,都是未來雪球變大的基石。

而巴菲特也一直是「滾雪球思維」的忠實實踐者。

巴菲特17歲時,就開始把錢存到彈珠台上。

他花25美元買了一個二手彈珠機,並說服理髮店老闆把它放在店裡供顧客消費,兩人進行利潤分成。

隨後,他邀請夥伴丹利入夥,負責彈珠台日常維修。

第一個星期,除去薪水和分成,他就淨賺了25美元。

於是他用這筆錢買了第二台彈珠機,如法炮放入第二家理髮店。

最後,他在鎮上七、八家理髮店都放上彈珠機,每週收益近200美元。

後來,巴菲特從事股票投資,也會將每年的股票分紅收益再次投入股票中,以獲得更多收益。

52歲時,巴菲特的身價只有3.76億美元,但此後,他的資產開始呈指數級增長。

在他845億美元淨資產中,有841億美元都是52歲後賺到的。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如果巴菲特把第一次的25美元花掉了,那他便不會有後來每週200美元的收益;

如果他每次都將股票分紅裝進自己的口袋,那他也不可能有845億美元的資產。

但在巴菲特眼裡,現在的一美元,便是以後的十美元、百美元。

但生活中,卻少有人明白這個道理。

有人把錢放在身邊有潛力的項目上,結果前幾年收益甚微,就草草撤資;

有人強制自己儲蓄,結果存了幾個月發現不如別人一個月的薪水,就乾脆放棄。

但量變到質變,不只需要量,更需要時間。

有些事,或許一兩天看不到結果,但在時間的複利下,它定會為你帶來豐厚回報。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曾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

你的投資策略實在太簡單了,為什麼沒有人複製你呢?

巴菲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很少人願意慢慢變富。

養成易富體質,本質就是易富習慣的慢慢累積。

一直用正確的方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成為富人,只是時間問題。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