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全是離別

中年以後,全是離別
value101 2025-04-04 檢舉

“我跟他很熟,互相了解很深。我們超有默契,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想的是什麼。”

主持人許知遠問他,失去了這段友情,會不會感到遺憾。

吳孟達嘆了口氣,說:

“不管怎麼樣,相識一場,緣分都不容易。”

兩人明明熬過了彼此最艱難的時期,卻在功成名就之後,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電影《重慶森林》中,有這樣一段台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東西上面都有日期。

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食物有保存期限,人與人的感情,也有保存期限。

不是說當初的情分不夠真,而是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

緣起時滿心歡喜,緣盡時體面結束,不動聲色地靜靜退場,故事便是圓滿。

 

03

子女的離開,是父母心甘情願放手。

演員黃磊,一直是出了名的女兒奴。

黃多多12歲那年,第一次站上舞台,飾演戲劇《水中之書》中的女主角。

演出時,黃磊卻一反常態地沒有為女兒捧場。

後來,他在網路上發文:

「我怕看到站在不遠處舞檯燈光下的她,突然想到她已長大,想到她即將漸行漸遠,想到她已經是一個獨立而勇敢的小姑娘,我怕這份驚喜來得太快太突然,我還沒準備好。

我擺脫不了對孩子那種特殊的依戀式的柔軟的愛,但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歸是要割捨、放棄、離開。 」

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獨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遲早會跟我們分別。

身為父母,只能遠遠地目送一程又一程。

不挽留、不拖累,便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餘光中身為知名學者,常在各地講學,與家人也是聚少離多。

後來,他和妻子回到台灣定居,四個女兒卻各奔東西。

大女兒在美國學習藝術史,畢業後留在國外成家立業。

二女兒去了英國攻讀詩歌,一去便是多年。

三女兒先回台灣任教,後到比利時做市場研究。

四女兒在法國學了五年法文和廣告設計,最後在溫哥華長住。

過去親密無間的一家人,卻分居五地,連思念都有了時差。

每天吃完晚飯,他跟妻子就會守在電視前緊盯著天氣預報。

聽見播報:溫哥華還在零下,暴風雪襲擊了紐約,曼徹斯特比倫敦更冷…

老兩口牽掛不已,只能拿起電話噓寒問暖。

即使心裡再掛念,他們也絕口不提要女兒們回到身邊。

 

聽過一句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無論多不捨,都請微笑著放手,並在心裡默默祈禱和祝福。

這種離別,或許就是中年人最心甘情願的一次放手。

 

年輕時不知什麼叫離別,總以為見面很容易,不懂得珍惜。

人過中年,回頭一看,才發現與親朋,早已漸行漸遠。

哪有誰可以永遠陪著誰,朋友一場、父母子女一場,最後都會散場。

親密無間的好友,也有了各自的圈子,成為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兩鬢斑白的父母,離人生的終點越來越近;

日漸長大的孩子,也離開懷抱,奔向剛開始的新人生,一如我們當初。

到了某個年紀,終於意識到相逢不易,相守太難,離別是常態。

坦然接受生命裡的離別,便是對所有關係最好的交代。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