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穿別人舊衣服的女人,大多是這3種性格,你是嗎

常穿別人舊衣服的女人,大多是這3種性格,你是嗎
value101 2025-08-18 檢舉

 

還有她出席活動,被粉絲發現:那羽絨外套竟然是十年前的舊衣了。

 

其實實作中,我們也聽過很多女人說「衣服舒服就行,我不在乎牌子」這樣的話。

 

在她們看來,自己的魅力絕不取決於幾件衣服的新舊貴賤。

 

藝術家李禹煥曾說:“物品的傷痕是它真實的簡歷。”

 

就像在瑞典街頭有很多的二手店,居民們很樂於購買二手商品,他們不看重新舊,秉持「能用就行」的原則。

 

舊衣服到底有沒有價值,只有珍惜它的人才有話語權。

 

舊衣是她們對靈魂的忠誠,是給予自己的自在隨性。

 

穿著舊衣的女人往往更獨立自我,時尚對她們而言不再是追求品牌和價格的遊戲,而是自我和內在價值的重現。

 

舊衣服能讓她們更清楚地認知自我,擺脫物質的束縛,並認識自己人生的重心。

 

把物質看淡,日子反而更自在。

 

來源:視覺中國

 

物質接納性強,以舊創新

61歲的當代女藝術家尹秀珍在上海一場活動中的作品《刺天》,讓大家大開眼界。

 

裸露的航空器上,覆蓋了用多彩布料縫合在一起的天傘,被15米長的金屬刺頂起,色彩斑斕又充滿科技感。

尹秀珍家裡條件很苦,她會穿姊姊們的衣服,再把兄弟姊妹穿不了的衣服用來納鞋底,二次創新成喜歡的樣子。

長大後,她也常用舊衣物、鞋布、其他布料纖維進行二次創作。

為了這次的作品,她蒐集了不同國家的許多舊衣服,將它們縫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她覺得藝術是可以讓人隨意棲息之處,她也不喜歡被別人約束。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人本心理學派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每個人都有「控制感」 的基本需求。

個體擁有強烈的「控制感」可以使他認為自己的命運、自己的人生軌跡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改變的。

像尹秀珍這樣,既擁有很強的物質接納性,也擁有很強的自我控制感,她透過對舊衣物舊物品進行二次創作,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掌控和創造。

這既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也是一種實打實的成就。

無獨有偶,藝術老師史蒂芬妮·米勒,曾經生下5個孩子。

一開始,拮据繁雜的生活讓她失去了創造力,也患上了產後憂鬱。

直到她用縫紉機改造了舊衣服,她發現自己失去的創造力又回來了。她平日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舊衣新改,孩子們搶著穿,丈夫對她讚不絕口。

她手下的舊衣服,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孩子們也喜歡上這樣充滿愛的「舊物回收」。

過去人們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如今人們更喜歡直接丟掉舊衣購買新衣。

這樣做快速省事,但也少了一些對舊衫的眷戀和珍惜。

深圳寶安區某小學為了讓孩子們體驗舊衣創新改造的趣味,也為了讓孩子們珍惜物品,珍惜溫馨的時光,特意舉辦了舊衣改造活動。

長褲變短褲,短袖變背心,背心變購物袋,外套變帽子包…

看著孩子們手中的舊衣大變身,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成就感與對舊衣變新後的珍愛之情,便能理解「接納」與「珍惜」的意義。

米勒常說:“物盡其用,才是最好的。”

對物質的接納性強,學會一物多用,學會創新,不但能環保,還能找回那個熱愛生活的自己。

每次創造出不同的樣式,其實都是在創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還記得香奈兒的經典文案:“流行易逝,風格永存。”

穿舊衣服不代表經濟一定拮据,也可能擁有獨特的美感觀念。

而那些有節儉品質的女人,也有更實際的生活追求和不被物質左右的生活態度。

對於那些有創造力的女人,物質的新舊無關面子和虛榮,只是她們精神追求的支點。

真正通透的女人,不管是因為節儉、隨性或創新而穿舊衣,都一樣能把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她們以平和的心態穿著舊衣,照樣昂首挺胸,點亮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