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兄弟姊妹中,那個經濟條件最好的,往往最有話語權;而沒本事的那個…

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兄弟姊妹中,那個經濟條件最好的,往往最有話語權;而沒本事的那個…
value101 2025-08-18 檢舉

程阿婆很後悔,但一切都無法挽回,最後在法官的調解下,子女們只同意每月支付贍養費800元。

 

圖片來自網絡

心理治療師蘇珊說:

明智、成熟的父母,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便是許多家庭關係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

更讓人難受的是,偏心的父母往往還有一個通病,他們自認為自己沒有偏心,當你指出他們的問題時,還會反過來指責你不夠懂事,心胸不夠寬廣。

世間之道,貴在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結局就已註定。

真正明智的父母,不管是為了子女間的良好關係,還是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都應懂得「一碗水端平」的道理。

不厚此薄彼,不區別對待,才是經營家庭的正確方式。

 

來源:視覺中國

 

真正有智慧的人,

都懂得如何和子女相處

《了凡四訓》中說: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人老了,晚年生活能否幸福美滿,最要緊的還是得看自己,自己要先「拎得清」。

真正有智慧的老人,都懂得和子女相處,為自己規劃,並牢記這三點。

1. 養老不是某個子女的事,需要所有孩子一起承擔

在人生中,總有些老人想著某個孩子賺錢少負擔重,就不讓他給自己養老,一味依靠其他孩子。

結果不僅破壞了幾個孩子間的關係,自己也落不下好。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帳”,真正明智的老人都應該知道,養老需要所有子女共同承擔。

最正確的做法,是讓每個子女都在能力範圍內出力:

能常伴床前的多盡孝心,住房寬裕的提供居所,經濟寬裕的多擔費用。

別覺得誰吃虧誰佔便宜,商量著把力氣往一處使,該記帳的記明白,這才是一家人該有的樣子。

2. 尊重和理解子女,不要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

人老了之後,生活上總有不便,需要和子女住在一起,這時就容易出現問題。

父母一定要明白,一代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教育觀念。

若想在同一個空間好好相處,就需要互相磨合,找準自己在這個家的定位。

例如父母睡得早,起得早;子女睡得晚,起得也晚。

那麼,父母就應該在早起時保持安靜,不要在家裡製造噪音,不要強迫子女起來吃早餐。

子女也應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當父母催促起床和睡覺時,態度平和地回應他們,而不是責怪他們。

唯有親子雙方都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日常相處才不會充滿矛盾。

 

來源:視覺中國

3. 和子女保持一定的邊界感,該隱瞞的隱瞞,不要毫無保留

父母辛苦打拼一輩子,年邁後手上一定是有些錢的。

對於財務狀況,不應輕易向子女全盤托出,適當隱瞞對所有人都有利。

一方面,子女間可能因父母的財務狀況而產生矛盾。

例如有的人認為父母待在自己家,自己贍養的多,就應該多分些錢;

有的人認為父母的錢一定多花給某個兄弟了,他們應該多分些…

人性是最難控制的,這些心理可能會導致兄弟姊妹關係出現裂痕,家庭氛圍也會變得緊張和壓抑。

另一方面,父母適當隱瞞財務狀況,也能為自己保留一份生活的主動權與安全感。

在想買什麼東西或想去哪裡時,不用伸手向子女要錢,也不用解釋原因,對自己也是一種保障。

 

寫在最後

作家週國平曾說: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對父母來說,子女是否有出息並不重要,只要他們的孝心是一樣的就夠了。

對子女來說,孝順父母的方式不重要,給錢多少不重要,只要盡力就夠了。

 

來源:視覺中國

父母體諒子女的奔波與不易,不執著於子女功成名就;子女懷著赤誠孝心,用心陪伴與關懷。

整個家才會洋溢著溫暖與幸福,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成為心靈永遠的避風港。

與朋友互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