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香港才子蔡瀾,語出驚人:「人到晚年,躺在床上才想明白,拖垮身體最快的方式,並不是抽煙和喝酒,而是這2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社交封閉:長期待在家裡,不與人交流
作家李尚龍說過:「廢掉一個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在家無所事事地待上一年。
」
有些人在步入晚年後,總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不願意走出家門,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不再與人交流。
家成了困住自己的無形牢籠。
其實出去走走,和三五知己品茶談心,聊聊未來、憶憶往昔,才能為生命不斷積攢能量。
生命需要滋養,能量需要流動,人倘若長期處於逼仄的環境,身心也會受到禁錮。
如果你發覺自己最近精神不振、缺乏動力,不妨嘗試出門走走,或許能為你帶來煥然一新的好心情。
過度節儉,不懂得享受生活。
老一輩人習慣了能省則省,覺得生活上少花一分就是多積一分。
可是當這種觀念走到極端,變成「自找苦吃」時,問題就來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損失厭惡」的概念,這個理論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提出的。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更害怕失去,而非期待獲得。
這個理論放在我們老一輩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有的老人覺得,不管怎樣錢是不能亂花的,這麼想沒錯,但凡事過猶不及。
過分節儉,結果就是讓自己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不僅生活中吃不好、穿不暖,連生病也捨不得去醫院。
這不是把自己往壞里折騰嗎?
蔡瀾堅信,人生最大的樂趣在於品味和享受,一個不懂得享受美食的人,是無法真正領略生活的美好的。
他遊歷世界各地,不僅品嘗了各地的特色菜肴,更領略了異國他鄉的獨特風味,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他的味蕾,更滋養了他的身心。
「生活就是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這是蔡瀾教給我的最大人生哲理。
在蔡瀾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他對待生活的從容與灑脫,也明白了在歲月流逝中,珍惜每一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