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越過越幸福,從戒掉這4種語氣開始

一個家庭越過越幸福,從戒掉這4種語氣開始
value101 2024-02-27 檢舉

俗話說:“一個人說話的語氣,比講話的內容更重要。”

溫和的語氣令人如沐春風,心曠神怡;惡劣的語氣則令人如芒在背,憤懣不已。

提升家庭幸福感的方法很多,戒掉這4種不良語氣,絕對是重中之重。

 

命令的語氣

人都是嚮往自由的,很少人願意成為受支配的一方。

即使照做,也難逃意志扭曲、自由受限所引起的不滿。

有不滿,就會有對立;有對立,就容易產生矛盾;有矛盾,就容易引發衝突。

對家人發號施令,無異於發出對抗邀請,結果必然是迎來最直接、最猛烈的對抗。

 

來源:視覺中國

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將軍退休後,改不掉職業習慣,一言不合就對親人大聲喝令,儼然一副戰時總指揮的模樣。

有時被反駁得無言以對,他便惱羞成怒,喊道:

「我是軍人,是一家之主,你們都要服從我的命令!”

咄咄逼人的態度,讓老將軍和家人的關係非常緊張,他的兒子也繼承了父親的性格特點,倔強、不服管,於是父子二人經常吵架,弄得家裡不得安寧。

命令的語氣背後,往往是難以克制的控制欲 ,有的人習慣了掌控一切的感覺,索性在家也扮演起領導​​的角色。

只不過,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在外再怎麼強勢,任性,在家也不可能被無限慣著,總歸要收斂性子,照顧家人感受,否則等待他的,將是家庭關係的破裂。

無論男女,都要明白伴侶、孩子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彼此要保持最基本的尊重。

親人之間從來就不是上下級關係,一方心平氣和地提出合理建議或請求,另一方才願意配合做出行動。

就算對方不配合,也不該以強硬態度逼人就範。

在家中發號施令,無異於製造壓迫,必然存在爭鬥。

當一個本該溫暖的家庭變成了硝煙瀰漫的戰場,那麼親人之間的溫情也將隨之蕩然無存。

 

反問的語氣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幕。

宋倩發現女兒英子逃學後,怒不可遏,不由分說便開始說教,發脾氣。

起初英子低頭認了錯,表示不會再犯,但宋倩並不克制,反而繼續斥責女兒。

眼看母親情緒越來越激動,英子慌了,趕忙為自己辯解,不料這只是火上澆油,已經紅了眼的宋倩幾近癲狂,丟出的一連串“反問”如同子彈一般,結結實實地打穿了英子的心。

“我逼你什麼了?我做什麼都不對是吧?你還有沒有良心啊。”

“你覺得我不配當你媽是吧,那你怎麼不去給別人當女兒啊?”

“犯錯就是犯錯,你怎麼一點反省都沒有?”

從英子的視角出發,這場對話幾乎只是宋倩單方面的精神掌摑,本來英子心裡有委屈,也有愧疚,但是在母親的緊逼之下,她實在忍無可忍,索性豁出去,和宋倩拼了個兩敗俱傷。

而從宋倩角度來看,她只是想讓女兒反省錯誤,沒承想自己情緒失控,因幾句「反問」徹底引爆了一場家庭戰爭。

日常溝通當中,反問的語氣一出口,就會產生人身攻擊的效果。

為什麼「反問」會具有攻擊性?

因為它不單純是一種反駁,其中還包含了不屑和輕蔑,甚至是挖苦諷刺。

一句帶有情緒的反問,言下之意是:你不只錯了,還很無知,愚蠢。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一句台詞:“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的那些優越條件。”

不少家長以成年人的標準去檢視孩子,殊不知孩子必然是偏幼稚的,容易犯錯的。

很多成年人自己都做不到八面玲瓏,白璧無瑕,何況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引導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是理解與包容,絕非是嘲諷與攻擊。

與家人溝通,尤其在子女教育方面,應慎用反問句。

 

來源:視覺中國

 

不耐煩的語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