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沉默

反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沉默
value101 2024-05-08 檢舉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李敖曾在節目中痛罵余光中是“狗屁詩人”,可余光中不為所動。

有朋友看不下去了,便問他為何一直沉默。

 

余光中只回了一句:“他天天罵我,證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此話一出,李敖啞口無言,隨後的若干年,他再也沒挑釁過余光中。

就像黃庭堅所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在別人嘲笑你時,你的不理不睬,反倒會讓對方無地自容;

在他人無腦發言時,你沉默中的涵養,也可盡顯自身的情商。

 

很多時候,沉默雖然沒有聲音,卻比千言萬語更有力量。

 

1

遭遇誤解時,不辯

 

林語堂曾感慨:“以聲辯聲,不如以無聲辯聲。以言辯言,不如以無言辯言。”

 

以前,我們被人誤解時,總恨不得找別人說個三天三夜澄清自己。

然而經歷了一些世事以後,就會明白:

他人的評論,外界的認可,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本身毫無關係。

活得通透的人,早已學會了沉默對待一切是非。

漢武帝時,有位叫公孫弘的大臣,出身寒微,即使後來做了丞相,也一直保持著節儉的習慣,這在當時被傳為美談。

 

而時任都尉的汲黯,卻看不慣公孫弘這些行為。

於是向漢武帝進諫:“弘位三公,俸祿甚多,然為布蓋,此詐也。”

汲黯認為,公孫弘享高官厚祿,卻還固守清貧,是沽名釣譽,偽裝節約。

公孫弘聽到後,本想憤怒回擊。

 

但轉念一想,這樣對罵勢必會引起一場無謂的朝廷紛爭,於是說道:“汲黯說的是事實,臣不多言。”

 

還有一次,公孫弘和汲黯等大臣議定了一些事情,準備一起上奏。

可上奏時,公孫弘卻臨時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汲黯當即辱罵公孫弘,虛偽狡詐。

而公孫弘依舊不爭不辯,不做任何解釋。

後來,漢武帝問公孫弘:“事實證明你所陳述的事情是對的,可當大臣們詰難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澄清呢?”

公孫弘淡定地回道:“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

漢武帝由此,對公孫弘刮目相看,此後也更加器重他。

古人曾說,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在遇到爭執時,沉默往往比語言更加受用。

畢竟,人和人的認知層次是不一樣的。

若是遇到點分歧,遭受點誤解,便要處處解釋,事事辯駁。

不僅說服不了別人,反而會極大地消耗自己的精氣神。

 

唯有保持沉默,你才能屏蔽外界的雜音,心平氣和地處理每一次沖突。

 

2

利益受損時,不爭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裡的不爭,不是世人以為的懦弱和妥協。

而是一種看淡名利後的不爭,一種洞穿人性後的沉著。

在利益關頭,絕大部分人都難免汲汲營營,爭名奪利;

而真正的聰明人,不屑於踏入爾虞我詐的是非圈子,而會把更多的精力,都用來做更值得的事。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早期在柏林做私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

在如此光明的前景下,所有人都以為他會趁著勢頭,大干特干。

沒想到,丁元英卻因不忍在中國股市上割肉,解散了私募基金。

 

那些曾跟丁元英一起賺錢的人,覺得他損害了大家的利益。

於是他們合起夥來,扣留了丁元英的資金,只給他留了一點生活費。

但無論他人怎樣侵吞他的資產,丁元英始終都像一個旁觀者般,未發一言辯解。

也正因如此,丁元英才得以順利地回到國內,開啟了一種新的生活。

俗話說,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很多事情,爭未必有一個好結果,不爭也未必落於人後。

爭的越多,反而會被名利所惑,最後深陷得失的漩渦。

不爭一時之短,方得一世之長。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