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遠離那些讓你心累、不舒服的爛人

01
很喜歡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有價值的社交,是跟著讓自己感覺到「舒服」的人往來。
雙方談得來,也說得攏,不只三觀相似,也性情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這,就是讓你感覺到舒服的人。
雙方談不來,也說不攏,不只三觀不相似,也性情相排斥,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是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是前者居多呢,還是後者居多呢?
一般來說,都是後者居多。永遠都是談得來的人,少之又少。而談不來的人,隨處可見。就跟陌生人一樣,多的是。
人生下半場,做個斷捨離的狠人。遠離那些讓你心累、不舒服的爛人。
02
社交的標準,要嘛是利益滿足,要嘛是情緒滿足。
人與人之間,本質上就是一場交易。有的交易,涉及利益方面的滿足。有的交易,涉及到情緒方面的滿足。
A跟B是合作夥伴,A能滿足B的利益索取,B也能滿足A的利益訴求。這個時候,雙方就會達成一定的連結。
同樣的道理。 A跟B是知己朋友,A了解B的不容易,B也能體諒A的生活難處。雙方互相了解,互相體諒,互相滿足,也就相處在一起了。
可要是都不滿足呢?都不滿足,那就是毫無意義的陌生人了。
要嘛滿足利益,要嘛滿足情緒,才有可能維繫一段關係。兩者都不滿足,這關係,就算你想維繫,也都維繫不下去。
你能跟街上的每個人交朋友。難道說,這些人都會成為你的知己嗎?不可能的。
相互滿足,這是一段關係長長的關鍵。
03
所有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都是生命中的爛人。
人活著,目的不是取悅別人,而是取悅自己。
取悅自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舒服、好過。 要是連自己都過得不幸福、不舒服,那人生就失去意義了。
按照「是否舒服」這個標準來挑選朋友,那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讓自己感覺到舒服的,才是生命中的貴人。反之,就是生命中的爛人。
舉個例子。
他跟你是親戚,但他總是看你不順眼,不是今天說你的壞話,就是明天給你挖個坑。那你覺得,這親戚,他是屬於什麼樣的人呢?
毫無疑問,是生命中的爛人。只有爛人,才會對我們的人生,造成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