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本事再大,也要跟這些貴人“搞好關係”

范蠡說了一句「勾踐此人,只能共患難,而無法同富貴,遲早要殺功臣」。 但是,文種不相信。
之後,果然如范蠡所料,勾踐不僅殺了共患難的妻子,還殺了一眾共患難的大臣。唯獨范蠡,看透了勾踐的本性,及時遠離,才得以保全性命。
三、跟「有利益、各取所需」的人搞好關係。
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場物質的利益交易。
別人對你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別有圖謀的。比如說,你有項目,別人主動來討好你,給你投資,還約定XX分成。
你所擁有的一切,讓別人獲益;別人所擁有的一切,讓你獲益。雙方互相合作,各取所需,就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就跟曹操和荀彧一樣。曹操知道,荀彧是王佐之才。荀彧知道,曹操是實力派,也是匡扶漢室、天下的唯一希望。所以,這兩人也就共事多年。
共事,並不是因為感情有多深厚,只是因為雙方都各取所需罷了。後期,曹操跟荀彧漸行漸遠,鬧出矛盾,曹操直接幹掉了荀彧。
有利益,大家都是好朋友。沒有利益,就只能淪為陌生人了。人性,終究很現實。
四、跟「志同道合」的人搞好關係。
常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遇到了知己,就算喝酒千杯,也都是不夠的。可要是遇到了三觀不合的人,就算多說一句話,也覺得是浪費時間。
這時候,一定有人會說,如果一輩子都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就不用交朋友了嗎?
要交朋友,但不要過度上心。三觀不合的人,就算跟你暫時成為了朋友,未來某一天,他們也會跟你各走各路,漸行漸遠,分道揚鑣。
三觀相同,才能相融;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人與人之間的三觀,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是否投入感情、精力,標準只有一個,是否三觀相似。其餘的,沒必要想太多。要知道,100個陌生人,也比不上1個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