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角後容易骨折?到了年紀後,保護骨骼健康吃這4種肉


4.鵝肉,低調的骨骼“護衛隊長”
鵝肉常被誤解為“油大”,其實它是個營養被嚴重低估的角色。
鵝肉中的蛋白質組成非常接近人體所需胺基酸比例,屬於優質蛋白 ,而且含有豐富的B群維生素,尤其是B12,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你以為骨頭只是鈣的容器?錯了。骨頭是造血工廠。
當骨髓功能下降,骨密度也會跟著下滑。鵝肉的B12、菸鹼酸、泛酸等成分,有助於骨髓活性維持,間接增強骨頭的「內功」。
吃法建議 :乾鍋鵝、清蒸鵝都可以。盡量不要炸鵝塊,外酥裡油,骨頭可扛不住這個熱量轟炸。
為什麼老年人骨頭越老越脆?關鍵在這3點
吃肉是一方面,但我們得先知道──骨頭為啥會老得這麼快?
1.骨質疏鬆是「靜悄悄」的賊
它不痛、不癢、不紅腫,但能讓你一夜之間從「能上五樓」變成「走兩步就喘」。骨質疏鬆不像別的病有明顯症狀,它是“沉默的殺手”,等你意識到它的存在,可能已經骨折了。
2.荷爾蒙變化,尤其是女性更明顯
女性停經後,雌激素下降,骨鈣流失速度像開了閘的水龍頭。這不是老了才發生的,是從50歲開始就已經在上演的慢性逃亡。
3.肌肉減少,骨頭獨自扛壓
不只骨頭變脆,肌肉也在「偷偷退場」。原來靠肌肉吸收的衝擊力,現在都壓在骨頭上了。久而久之,骨頭負擔加重,一不小心就「斷了腰」。
除了吃對肉,這兩件事,比運動更關鍵!
別急著去報健身班,先搞清楚這兩件事:
1.咀嚼力練習,保護下顎就是保護骨密度
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咀嚼能力差的老年人,骨質密度普遍偏低。為什麼?因為咀嚼動作能刺激顱顏骨與脊椎的生長激素分泌,間接對全身骨骼形成正向刺激。
所以別老吃軟飯(字面上),多吃有嚼勁的東西,像是牛腱、玉米、地瓜乾。
2.睡眠質量,決定骨頭修復速度
晚上11點到凌晨2點,是骨骼修復的「黃金時間」。這個時段,如果你還在刷手機、熬夜追劇,骨頭就只能靠自己硬撐了。
骨頭不是不想修復,是你不給它機會。
寫在最後:吃肉是智慧,不是任性
老年人最怕的不是沒病,而是摔一下就骨折,骨折之後臥床,臥床之後肌肉退化,最後一連串的「骨頭多米諾」效應,讓人從健康走向衰老。
而吃對肉,是最簡單、最可行、最容易堅持的「護骨計畫」。別怕肉,怕的是吃錯肉了。
把掌控權交還給自己,從今晚的晚餐開始,對你的骨頭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