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3.神經系統疾患:如腦中風、腦傷、癲癇或癲癇後狀態、腦部感染。
4.環境與心理因素:如環境突然改變、長期失眠、劇烈疼痛或恐慌,以及失明、失聰或過度吵雜的環境。
譫妄的典型表現包括對人、事、時、地出現混淆,或日夜顛倒、注意力分散、情緒起伏不定、幻聽幻視,甚至夜晚吵鬧、白天嗜睡。
若家中長輩或失智症患者出現這些急性變化,應立即就醫,由醫療團隊查明誘因並對症治療。
鄭昶傑醫師強調,治療時除針對原發病因,如積極控制感染、矯正代謝異常、預防腦中風與頭部外傷、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有效控制疼痛等。
更可透過改善環境,如適當照明、在房內明顯處設置時鐘與日曆,協助患者對時間與空間產生正確感知,皆能有效緩解譫妄,改善病況。
衛福部核准2種單株抗體新藥 適用阿茲海默症早期
《忘了我記得》劇中醫師提及有自費藥物可以幫助阿茲海默症治療,回歸現實層面又有哪些自費藥物有助患者的病情呢?
鄭昶傑醫師指出,目前衛福部已核准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新藥lecanemab 與donanemab使用,兩者主要透過針對清除或減少大腦中β類澱粉樣蛋白(β-amyloid)沉積,來達到延緩病程的效果,適用於β-類澱粉蛋白造成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
患者必須藉由正子斷層掃描(PET) 或腦脊髓液檢測顯示有β-類澱粉蛋白堆積的徵象,但若失智程度達到中度以上,或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或是曾經中風、腦部有微出血點,或是同時攜帶兩個APOE ε4 等位基因的患者,因發生副作用風險更高,不建議使用。
而使用這2種藥物的副作用包括腦出血與腦水腫。
家人有失智患者可尋求長照多元服務 分擔照顧的壓力
劇中謝盈萱選擇一肩扛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喚起許多照顧者共鳴。
鄭昶傑醫師提醒,若經醫師診斷失智症,家屬可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
除了要提出醫師的失能或失智診斷證明外,還會進行專業需求評估,確定長照等級(1~8級)後,2級以上者即可搭配多元服務:居家照顧、居家護理、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團體課程與日間照顧、社區關懷據點、褓姆到宅、送餐服務、輔具租借、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交通接送、喘息服務(含夜間喘息)。
上述資源能讓照顧者在團隊合作與社區支持下分擔壓力,不必獨自承擔沈重負擔,也可持續關注自身身心健康。
鄭昶傑醫師表示,「除了親情的陪伴外,再加上跨專業的合作與長照資源的支持,就能給最親愛的家人帶來最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