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感慨,老人活得長壽,對於家庭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夏天如壯年,為火,激情四射;
秋天如中年,為金,肅殺保護;
冬天如老年,為水,夕陽而至。
所以人到了老年以後,就像夕陽一樣,雖然不失夕陽的餘暉,但是隨著夕陽的散去,給老人帶來的並不是生機,而是晚年的暮氣。
當然老祖宗認為,其實人到了老年以後,最好的晚年 ,莫過於60~70歲的這10年的階段,只有保持以下5點才不枉 此生 。
第一,人到了老年,要守護好財富。
有些老人到了60歲退休以後,就有錢有閒了,所以他們的財富也變得自由了起來,不再為子女們付出了。
但是來說,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下,普通人 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被騙的陷阱,更不用說是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了。 所以當老年人在退休後,長期處於心態放鬆的階段下,一些不良的人則打著“感情牌”,來噓寒問暖。
當然,很多老年人的耳根子是軟的,再加上一些老人在退休以後更孤獨感上升,他們就習慣了這種小禮物和噓寒問暖。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老人看中了是他們的小利益,而一些騙子則看重了老人的“本金”,所以當一些騙子把老人的本金騙到手了以後,然後溜之大吉,人去樓空。
所以來說,人到了60~70歲這個年齡段,雖然是“耳順之年”,但是在家裡對兒女們耳順是重要的,如果在外面和陌生人,甚至和一些有不良動機熟人“耳順”,那麼吃虧的可就是自己了。只有守護好自己的財富,這60~70歲的十年裡也就隨心所欲,不枉此生。
第二,人到了老年,要保持健康的身體。
人生路要走好,身體健康最重要,錢財多少利用好,不枉此生子孫孝…
其實從60歲到70歲的這10年裡,雖然錢財很重要,但是和身體健康相比,都是次要的。
而有些老人進入6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已經不能和年輕人相比了,而身體的各個器官都逐漸老化,這給老人的身體帶來各種潛的在風險。比如說:
老人的一些慢性疾病,血糖高、高血壓、血脂濃稠、心腦血管、神經神經系統等等,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加以控制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機率。
所以來說,人到了60歲以後,在60~70歲這10年的時間裡,一定要好好的定期體檢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時刻保持在自己的監視之下,這樣才能呵護好自己的健康,不枉此生。
第三,人到老年,要學會承受孤獨 。
其實人到了老年以後,雖然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是心理上是最孤獨的,原因有兩點:
①,隨著隨著老人的退休,他們在60歲以後已經和忙碌的社會脫節了。
雖然有些老人在退休後的幾年級感到輕鬆,但是無所事事的他們,對於原單位也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孤獨感」。
畢竟在沒有吵雜的單位下,老人家不經意間,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老了,備感孤獨。
②讓老人孤獨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老伴的突然的離去。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而事實也是如此,畢竟一對夫妻相濡以沫,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白頭到老,相扶扶持。
但是晚年的老伴突然的離去,在子女們不重視的情況下,這讓獨守的老人非常容易產生孤獨的情緒。
所以來說,60歲到70歲這10年裡,身為老人家來說,一定要這段珍貴的時光,並學會排解孤獨感。
比如說,要多多親近孫子孫女,還有對尚在的老伴要製作一點小驚喜,讓生活浪漫起來。並多走出去,多多接觸一些和自己興趣相同的人。
第四,人到老年,保持一顆好學之心 。
在60歲退休以後,很多老人的壓力就放下了,所以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再學任何東西了。但對於60~70歲的老人來說,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保持一顆好學之心,才會暫緩老人的衰老程度。這是因為:
其實老人在60歲~70歲的這10年裡,學習重要的是「過程」而已,並非一些「結果」。因為老年人學習之後,還是有幾個好處的:
①老年人學習,能夠鍛鍊自己的大腦。
比如說下象棋,下象棋是腦力勞動,也是讓老人的腦子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樣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效老年人的癡呆。
②老年人學習,可以避免孤獨感。
對於一些讓老人感到興趣的東西,老人學了之後,可以忘記了長期的孤獨感,並養成喜歡的興趣。這樣不僅能鍛鍊大腦,還能對日常的生活起到一些幫助,這對老人來說自然是好事情的。
第五,人到老年 , 要看透了人世間的道理。
常言說的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所以每到一個年齡段,則有不一樣的人生,而人到了60歲~70歲這10年的時間裡,一定要看透人世間 的道理,不要再固執己見了。
畢竟人到了60歲,對我說過去的經歷,他們在遭遇過後,也要保持對一些事物和人的理解要更加的透徹才行。
畢竟萬物都是有規律的,而老人到了這個年紀也是如此,此時60歲以後的老人,更要順其自然的活著,一些事情不要斤斤計較,一些看不慣的人和事也不要再「憤青」了。
只有這樣,60歲以後的老人才不會迷茫,更能正確地做出正確的事情,不枉此生,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透過上述來說,60歲到70歲的這10年,是人生中的“黃金十年”,也是最好的晚年。所以只有在這10年走好,並保持上述5點這才不枉此生,並為下一個“黃金10年”打好基礎,做好享受人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