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感慨,老人活得長壽,對於家庭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兒女感慨,老人活得長壽,對於家庭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value101 2025-07-03 檢舉

01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這三個追求:大富大貴,多子多福,長壽到老。

有錢,有壽命,也有後代,那人生還有什麼不圓滿的呢?只不過,這三個追求,就一定代表了幸福嗎?

這世上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就算是金錢、壽命和傳宗接代,也不一定代表了「有福氣」。

 

《莊子》中有言:“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兒子多了,我們所懼怕的東西就多了;人一旦富貴了,所惹來的麻煩就會更多;人活得長壽了,也許就只剩下恥辱了。

前面兩點還能理解,可為什麼人活得長壽了,就只剩下羞恥呢?

 

一個人,如果夠長壽,身體卻不健康,那他就只能越活越痛苦了;一個人,如果壽命特別長,卻只能臥病在床,根本不能自理,那他又怎麼可能活得幸福呢?

長壽,不一定代表了幸福,一切都需要「辯證」地來看。對於一直受苦的老人來說,他們會感覺到,不只自己在受苦,就連家庭, 也在逐漸地變窮,這才是全家的悲哀。

 

02

 

52歲中年人痛哭,父親一直受苦,晚年真的淒慘。

陳大伯今年已經77歲了,臥病在床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連翻一下身子都成問題。這,讓他活得特別痛苦。

陳大伯膝下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陳先生一直照顧父親,不但出錢出力,還端屎端尿,特別辛勞。而弟弟和妹妹,很少來照顧父親,有些時候連逢年過節也不回來一次,令人心寒。

 

其實,在陳大伯剛臥病在床的那幾年,他的老伴還在,所以陳先生的壓力也不算太大,那兩個弟弟妹妹也表現得比較孝順。

 

可是,老伴在陳大伯68歲那年就離開了,這讓本來就不是「一條心」的家庭直接分裂了。  沒辦法,一切的重任,只能由大兒子來承擔。

 

父親臥病在床,讓大兒子特別揪心。每當他看到父親動彈不得,也說不了話,甚至身體的疾病越來越多,他自己也感同身受。

有一次,陳先生跟妻子說了這麼一番話:“等我老了,如果也像父親一樣臥病在床,不能自理,連翻身都成問題,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那我希望你們不要管我了,讓我痛痛快快地離開就好,不想像父親一般一直受苦了。”

 

聽了丈夫的話後,妻子也感慨,人到晚年,如果不能自理,再長壽,又有什麼意義呢?

 

03

直到今時今日,77歲的陳大伯依舊只能躺在床上,不僅見不到外面的太陽,身體也動不了,除了眼睛能轉一轉。看著那枯瘦的身體,實在讓人心疼。

更何況,由於在床上躺了十五年,陳大伯的背部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爛肉,只要他平躺著,爛肉就會跟衣服黏在一起,場面特別淒涼。

 

有些時候,人老了,也許就是不幸的開始。

我們看看陳大伯這一家子的人就明白了,只有陳先生一直照顧著他,而二兒子和三女兒都離他而去,生動詮釋了什麼叫「久病床前無孝子」。

 

沒有孝子就算了,連自己的病痛也在增多,不是這裡出現了問題,就是那裡躺出了爛肉。如此,才是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打擊。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此折磨下去,才是人到晚年最淒涼的一件事。

有些病,是有錢也治不好的。但是,如果這個家庭沒有錢,那全家都得受苦。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農村的老人就知道了。

農村的老人,沒有錢,也沒有資源,他們臥病在床,只能一邊承受著貧窮的無奈,一邊忍受著周身的病痛。  這,還有幸福可言嗎?

 

04

對一個一般人來說,人老了,如果真的臥病在床了,治不了, 也許痛快離去,短暫的受苦,才是最好的結果。

反之,不能痛快離去,而是承受著持續的病痛折磨,非但老人家遭殃了,就連全家也會越活越憂愁。碰上沒錢的家庭,也許就直接返貧了。

 

生活中有這麼一句話:“富貴和貧窮,往往只隔著一張病床的距離。”

 

當然,對老人來說,幸福和痛苦,同樣也隔著一張病床的距離。

在這個世上,最幸福的,莫過於既長壽,又健康的老人。而最幸運的,莫過於既長壽,又痛快而去,且不用受苦的老人。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說法,叫做「善終」。

 

到底什麼才是善終呢?那就是無疾而終。沒有疾病的折磨,自然就離開了,那才是人到晚年最好的結果。

想起這麼一句話:“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來自各種極端的摻雜,最後讓人逐漸遭殃。”

過分長壽,是一種極端。臥病在床,病痛增多,也是一種極端。這兩種極端摻雜在一起,會讓整個家庭崩潰。

 

 

 

人老了才明白,60~70歲這10年,是最好的晚年,維持5點才不枉此生

有的人認為,人生最好的時候莫過於青少年,就像偉人說的那樣:“你們少年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樣,充滿朝氣又陽光十足。”

但還有的人認為,“最美不過夕陽紅”,人到了退休以後,才是人生 最輕鬆的時刻。

當然對於少年和老年的比較,有一首老歌這樣唱過:「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有位老爺爺,有錢有時間,不知道桂林去過了多少遍……」。

所以來說,有些少年羨慕老年的退休,有些老年人則希望自己的身體像少年一樣,活力十足。

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到了老年以後,隨著身體的逐漸老化,在做一些事情上也是力不從心了,當然這也符合自然界的規律。

 

按照四季的規律來說:

春天如少年,為木,生氣勃勃;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