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男子查出腸癌,後悔大哭:原來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卻沒有在意

56歲男子查出腸癌,後悔大哭:原來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卻沒有在意
value101 2025-09-10 檢舉

56歲男子查出腸癌,後悔大哭:原來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卻沒有在意

56歲的老周在病房裡攥著診斷報告,淚水模糊了視線。
醫生指著CT片上的腫瘤陰影說:「如果半年前你注意到大便變細、帶黏液,可能就不會發展到中期。
」老周想起那段時間總以為「只是痔瘡犯了」,隨便買了藥膏塗抹,卻錯過了最佳干預窗口。

這樣的場景在腫瘤科並不罕見。
中國抗癌協會數據顯示,超80%的腸癌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而早期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本文通過老周的真實經歷,拆解腸癌的「身體報警信號」,教你讀懂大便傳遞的「求救信息」。

 

56歲男子查出腸癌,後悔大哭:原來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卻沒有在意

一、大便的4種異常,可能是腸癌「敲門聲」

便血是腸癌最容易被忽視的信號之一,但很多人容易誤判——痔瘡出血多呈鮮紅色,且附著在大便表面;而腸癌便血多為暗紅色,常與糞便混合,還可能伴有黏液或膿血。
數據顯示,40歲以上便血人群中,15%最終會被確診為腸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這一比例足以讓人警惕。


除了便血,排便習慣的突然改變也是腸癌的「敲門聲」。
從醫學角度看,腫瘤會刺激腸道黏膜,干擾排便反射,導致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醫學上稱為「里急后重」)。
普通人可以通過記錄2周排便規律來初步自查:如果突然出現排便頻率、性狀(如從成條變鬆散)改變超過2周,一定要及時就醫。


大便形狀的改變同樣需要「較真」。
腫瘤佔據腸腔空間后,糞便通過時會被擠壓變形,典型表現為「細條狀」或「扁片狀」大便。
正常大便直徑約2-3厘米,若持續小於1.5厘米,就必須排查腸道是否有佔位性病變。


最後要說的是腹痛腹脹,早期腸癌引起的腹痛多為間歇性,容易和「腸炎」「消化不良」混淆;若疼痛固定在某一區域且逐漸加重,一定要高度警惕,這可能是腫瘤侵犯神經或周圍組織的信號。

 

56歲男子查出腸癌,後悔大哭:原來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卻沒有在意

二、腸癌為何偏愛男性?

統計顯示,我國男性腸癌發病率比女性高25%,且中晚期比例更高,這背後藏著3個「隱形推手」。

1.飲食習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