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一個「親子動作」把兒子送進加護病房!醫生「一句重話」讓他當場崩潰跪地:一生無法原諒自己
「孩子目前的狀況非常嚴峻,腦部出血面積廣泛,手術清理的難度相當高,到目前為止,孩子雖然還有心跳,但已經沒有了自主呼吸,必須依賴呼吸機來維持生命,即便孩子能夠被救回來,未來可能面臨智力發展受阻或成為植物人的風險,當然,我們
也不能排除有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但我現在所說的都是基於最壞情況的預測,作為父母,你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
醫生走後,孩子爸爸轉身面壁攥緊拳頭狠狠地錘向牆壁,一邊哭泣一邊說:「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03那些習以為常的親子遊戲,真的安全嗎「舉高高」一直以來都是一種被廣泛模仿的親子互動方式,看似簡單,但潛藏的風險卻不容忽視。
我想起來小時候身邊很多長輩都喜歡這樣逗家裡的小孩子,有一次我叔叔還把我堂妹從頭頂上摔了過去,所幸無事。
對於成年人來說,這只是一個輕鬆的上拋動作,但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頸椎、腦部發育尚未成熟,缺乏足夠支撐與緩衝,一旦失手,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兒科醫生公開指出,嬰幼兒的顱骨在三歲前還沒有完全閉合,腦組織也比較鬆散,受力後極易引發「嬰兒搖晃綜合徵」或是
「硬膜下出血」,嚴重的可導致死亡或永久性神經損傷。
哪怕不是直接摔落,只是劇烈晃動,也可能導致腦部的微血管破裂。
這類悲劇並不鮮見,2021年,江蘇一位父親在超市裡同樣和孩子玩「舉高高」,孩子落地後哭了一會兒就睡著了,一覺醒來出
現嘔吐、昏迷,被送醫後確診為顱內出血,後續住院40多天才逐漸恢復意識。
2023年,武漢一位媽媽也是在家中玩耍時不慎將兩歲的女兒磕到門框,雖然外傷很小,但孩子當晚開始抽搐,檢查出腦震盪。
很多時候,家長並非惡意,只是對孩子身體脆弱程度缺乏足夠了解,他們高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也低估了危險遊戲帶來的代價。
除了「舉高高」,還有類似的風險動作,比如讓嬰兒趴在肩膀上突然起跳、單手拎起孩子的手臂旋轉、用力拋接、騎脖子奔跑
等等,這些行為都極容易造成關節錯位、腦震盪或脊椎壓迫等傷害。
很多父母在事發初期抱有「等等看」的想法,孩子哭一下、吐一下、睡一下,都被當作正常反應看待,延誤治療時間,是另一個致命因素。
這起事件之所以令人警覺,不是因為它的罕見,而是因為它太過普遍。
最後的話無數家庭每天都在做這些「愛」的動作,只是多數人沒有遇上極端的結果。
孩子父親的那句「寧願出事的是我」,道盡了他內心的悔恨和自責,但生命沒有「撤回鍵」,這一次的教訓,太沉太重。
希望多一個家庭能在無意間避免悲劇,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命就在父母的手裡,真正的愛,不在於高高舉起,而在於穩穩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