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為了幫孩子換入學 以身體賄賂校長讓兒進校 對話流出曝光
但是孩子的爸爸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覺得孩子不管在哪裡讀書,只要認真學就可以學業有成 ,如果在有這種校長的學校裡念書,孩子也學不到好的東西。
其實這位爸爸講的也不無道理,像這種校長既然都這麼做了,難免之後不會再有其他女家長受傷。在這樣的學校,孩子受到教育的同時,對於成長也是不放心的。
但這位媽媽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她覺得任何母親這樣做都是母愛的體現,另外她覺得之所以讓她走到“以身交換” 這一步都屬於爸爸的錯,是這位爸爸沒有本事讓她和兒子得到最好的。
孩子爸爸表示想讓孩子退學並托關係揭露這位校長的不恥行為 ,避免這件事在發生,而孩子媽媽卻始終不想放棄這個入學資格,兩人相持不下,致使他們的婚姻關係走向破裂的邊緣。
為了一個入學資格,孩子媽媽竟然做到如此,就想問下這樣做真的值得麼?
他們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意願呢?在他們的孩子得知時會不會有心理壓力呢?
在此之前也希望各位家長在為孩子鋪路的時候都能取之有道,問心無愧,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擺正三觀。
二、造成社會教育內卷的主要原因
教育產業在社會中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教育品質和效益卻沒有相應提高,甚至出現逆向發展的現象。
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壓力,希望他們能夠透過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過上好生活。 同時,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家長對子女的關注和投入也更加集中和強烈。
面對現在的社會,上學難,上好學更難。教育時代的內卷,讓很多父母都魔怔了,他們都在以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來做認為對自己孩子好的事情,殊不知他們立著「為子女好」的旗幟,做的那些事,在孩子看來就是道德綁架。
如今的學校已經不像之前那樣,以前選學校只看重地點,到後來選學校看一等二等三等,以至於到現在又對一等二等三等細分大班小班。隨著學校教育的層出不窮,許多家長也捲入了這場「內卷」隨大流挑最好。
相對於幼兒園,現在推行大小班制,大班則是學費相對來說大家都能接受,班級裡的學生過多,有助於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朋友對於學習也有幫助,但是也有不好的那就是學習人太多,如果環境嘈雜那就會影響一部分好學的孩子。
小班是老師一對一教學,一名老師帶著幾位學生專業對教,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顧忌到所有學生。但也有不好的,學費很貴,而且不利於孩子社交。
總之來說大班有大班的好,小班有小班的好,每個學校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只選合適的,不隨大流花高價去做無意義的事。
像那位父親說的很對,在哪上學不是上呢,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校是一個重要的門檻,但不是唯一的門檻 ,重要的學習的本身,只要熱衷於學習,在哪都能學業有成。
很多家長都活不明白,豁出一切的為孩子找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一開始就落後,但卻沒真正的理解,重要的不是學校的門檻,而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培養, 另外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極為重要。
三、為了孩子選擇重拾課本考研
相對於那位媽媽為了孩子能拿到入學資格所做的犧牲也不是獨一份,在如今社會上為了孩子上學、上好學,可以說父母可以做到任何犧牲。
都說母愛偉大,父愛又何嘗不是?
為了子女努力奮鬥的父輩們,他們的愛子之心都是一樣的,不分貧富貴賤。
一家早餐店的老闆為了女兒可以在上海參加考試,畢業好幾年的他竟然為了女兒去考研究所。
早餐店的張老闆是江西人,大專學歷,畢業後決定留在上海。
目前他的女兒在上海學校上一年級,要知道在上海不是本地人是不能在當地參加中考的。 因為他們沒有上海戶口,如果想讓女兒在上海參加考試就必須得獲得足夠的積分也就是120積分才能申請本地居住證。
然而張先生目前才擁有25分,他想透過提升自己的學歷來取得居住證 ,於是他決定自考來考取研究生,只有這樣他女兒才可以在上海中考。
當年的他連本科都沒有考上,對於張老闆他不但基礎差而且這麼多年沒有碰過書本,想成功考研那是難上加難呀。
但是張老闆為了女兒將來可以透過上海中考考到好的學校得到好的教育不想放棄一線希望。每天賣完早餐之後就立刻拿起書本背誦單詞,看網絡教學視頻, 不但如此,還特地為了考研報了一個培訓班,他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每天就只剩下三四個小時來休息。
為了女兒可以在上海中考,張老師可謂是拼盡了所有力氣,為了女兒的將來他也沒有試錯的機會,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老闆通過兩年的自學順利考上研究生。
對於像張老闆這樣背後沒有什麼家世背景全靠自身努力的人來說,想要讓孩子之後的生活走向前端,只能透過讓孩子自身努力學習,在這父母能做到的也就是盡力為孩子找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年紀還小的孩子雖然可以做到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但是卻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學著就想放棄,像張老闆這樣的為了女兒能夠留在上海參加中考可以重拾課本,足以讓孩子曉得學無止境,用知識改變人生,讓知識實現夢想。
天下父母心,透過張老闆的故事,應該是引起了許多父母的共鳴。求學機會來之不易在此也希望張老闆的女兒可以學業有成來回報她父親的這一片苦心。
筆者認為
對於上海媽媽為了一個入學名額而「以身交換」 的做法讓人感到震驚以及悲哀,反映了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的心態。 這種心態不僅違反了法律和道德,也損害了其他有資格入學的孩子的權益。 這種行為也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讓他們認為可以用金錢或肉體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父母不是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幸福,而是把孩子當作自己實現夢想和虛榮的工具。 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無法在社會上健康地發展。
而應該像張老闆一樣透過一些正能量來讓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得知求學不易進而好好可以努力學習,同時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心理。
筆者認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和支持,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志和期望。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教育孩子遵守法律和規則,誠實守信,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看重學業成績和名校。父母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護,而不是給他們帶來壓力和負擔。
在此希望這樣的故事不要再發生,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