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真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終究是「明碼標價」的

社交真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終究是「明碼標價」的
value101 2025-05-06 檢舉

別人成為你的朋友、聯絡人,是你付出利益、代價換來的。畢竟,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生物。

如果有一天,你破產了,或者你沒資格跟他們合作了,那他們對你的態度,就只會是“一腳踢開”,誰認識你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現實的。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

 

04

跟任何人的關係,都是「明碼標價」的。

假設,你的孩子大學畢業,你想求王主任幫他找工作,那你該怎麼辦呢?

毫無疑問,要給王主任送禮、送錢。或者,你幫王主任解決一些問題。

成年人都知道,幫忙,不是免費的,而是付費的。

就跟網路上的大咖一樣,別人開課,你最多只能免費看6分鐘。過了這6分鐘,你就只能付費購買課程,才能繼續觀看了。

這就是經濟學裡邊的「等價交換」。

如果你是開店舖的老闆,那你一定很清楚這個道理。為什麼要把商品賣給這個客人,而不會送給乞丐?

乞丐沒錢,憑什麼給他呢?而這個客人給了錢,那就把商品給他。等價交換。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一方給錢,另一方付出其他的利益,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才能建構關係,達成合作。

不然,誰鳥你呢?

 

05

寫到最後

如果不懂,可以說得再深入一點。

求王主任幫忙的人,沒有一百個,都有五十個,其中也包括你。為什麼王主任就要幫你,而不幫助其他人呢?

肯定是因為你給的籌碼,是最多的。

就跟「競價拍賣」一樣,別人給1萬,你給10萬,那別人對你的態度,自然就是最好的,也最願意幫你的忙。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潛規則」。

你去景點遊玩,都需要出錢買門票,又何談是跟別人扯關係,打交道呢?更需要涉及到一定的利益。

階層越往上,這些利益的交易、交集,就越多。富人,不是慈善家,而是利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