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洗頭3不要、泡腳3不該”,注意這些小事,全年少生病

夏季養生:“洗頭3不要、泡腳3不該”,注意這些小事,全年少生病
value101 2025-06-27 檢舉

第三不該:泡腳時玩手機、坐太久。

泡腳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最合適,坐太久會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困難 ,加重靜脈淤血,尤其是對有 靜脈曲張 或腿部浮腫的人不友善。而且低頭玩手機,還會讓頸椎受壓,泡腳泡成了「頸椎病套餐」。

 

這些生活習慣,往往被我們忽略得一乾二淨。等到身體出問題,才開始追悔莫及。其實身體早就發出訊號了,只是你沒聽懂。

例如夏天總覺得口乾舌燥皮膚發癢小便發黃 ,很多人以為是 上火 ,就猛灌涼茶、雪糕、冰鎮西瓜,結果越吃越不舒服。很可能是體內濕熱夾雜,外熱內濕導致的「假火」。這種狀態下,涼茶不一定管用,反而得從調脾胃、護肝膽入手。

 

有些人夏天特別愛流汗,一點動就汗如雨下。不出汗還好,一出汗就疲倦、頭暈、心慌。有人以為是運動效果好。其實這是氣虛夾濕 的典型表現。汗為心之液,汗出太多,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特別是那些三伏天還要猛練HIIT的人群,真的要小心運動性脫水 ,甚至誘發 低鈉血症

而且別以為只有身體虛的人才需要養生。有些年輕人,身體表面看起來挺好,三天兩頭熬夜、冷飲不斷、冷氣24小時開著,但其實早已是「假健康」狀態。

 

 

夏天最害怕的,不是熱,而是寒濕悄悄入體 。寒從腳起,濕從口入,時間久了,調理起來比你想像中難得多。

上個月接診一個30歲的小伙子,天天健身,但總覺得胸悶、心跳快,查了心電圖沒問題。後來詳細追問,原來他每天晚上洗完頭就開空調睡覺,室溫開到22度,蓋著薄毯子,結果被「風寒」鎖住了背部經絡,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心率異常。

調了兩個禮拜的作息和洗頭習慣,症狀就緩和了。

 

 

再說一點「冷知識」。

你知道嗎?中醫裡有句老話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很多人誤解“養陽”就是多吃熱的、多運動。其實「養陽」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的陽氣變化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夏天陽氣在外,人體臟腑功能處於開放與活躍期,此時更適合疏洩 ,而不是過度進補。

夏天最推薦的養生方式,是適度流汗、調節情緒、清淡飲食

 

推薦一些時令食材,如苦瓜 、小黃瓜、冬瓜、綠豆、荷葉、薏米,這些食物性味偏涼,有助於清熱祛濕、健脾利尿。尤其是苦瓜,別嫌它苦,它的苦味來自苦味素,具有 降血糖、抗炎、抗氧化 等多種功效,是夏季調節內火的好幫手。

但這些食物也不是人人都適合。一些體寒、脾胃虛弱的族群,吃太多寒涼食物反而加重不適。這裡沒有“通用答案”,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養生也要“私人定制”。

 

還有一點不得不吐槽:很多人動不動就“拔火罐”“刮痧”“艾灸”,覺得這樣就叫“夏季養生”。

但你知道嗎?這類操作如果沒掌握時間、頻率和部位,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去年看到一個女孩連續艾灸一個月,結果導致皮膚高溫灼傷 和色素沉著,真的是養生不成反被「養傷」。

夏天是調養身體的“黃金窗口期”,但前提是你得搞清楚身體的狀態,不是什麼方法都適合所有人。別再被那些「網紅養生法」忽悠,基礎的生活習慣才是真正的關鍵。

 

 

好好洗頭,好好泡腳,好好睡覺,別小看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你忽略的,身體都記得清清楚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