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沒關係,你什麼都不記得沒關係,你只要記得,你女兒很愛你就好了。
」這句觸動人心的台詞來自由雙金影后謝盈萱與秦漢主演的影集《忘了我記得》,劇中女兒面對罹患阿茲海默症,記憶開始退化的父親,令人動容。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鄭昶傑醫師指出,劇中情節雖源自戲劇創作,卻也真實反映台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無數家庭正面臨的失智照顧挑戰與情感壓力。
台灣失智症患者逾35萬 預估2041年恐逼近68萬人
根據衛福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目前台灣約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超過7成為阿茲海默症,等同至少24萬人正面臨記憶與生活功能退化挑戰。
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迅速攀升,8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達23.2%,女性(9.36%)也高於男性(6.35%)。
未來幾年,失智人口預計將在2031年突破47萬人、2041年將近68萬人,加上6成以上患者合併行為症狀(如幻覺、日夜顛倒、情緒混亂),對照顧者和整體醫療體系構成龐大壓力。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記憶、思考能力和行為。
鄭昶傑醫師指出,阿茲海默症分為「一般型」和「早發型」,一般型好發於65歲以上,約佔所有阿茲海默症病例的90% 以上。
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風險明顯上升,到了85歲以上約 30-50%;早發型的發病年齡為65歲以下,約佔所有病例的不到5%,有時與遺傳基因突變(如:APP、PSEN1、PSEN2基因)相關。
健忘不等同於老化! 發現這些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
《忘了我記得》女主角一度認為父親僅是單純老化與健忘,而現實層面該如何判讀家人有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呢? 鄭昶傑醫師表示,阿茲海默症早期常見症狀包括:短期記憶喪失、反覆提問、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對時間與地點混淆等。
正常老化會出現「偶爾想不起來,但事後能回憶」的情況,而阿茲海默症患者則會完全遺忘,甚至否認曾發生過。
若家中長輩出現類似情況,家屬可先上醫療院所網站下載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先行自我篩檢,或前往當地衛生所做AD-8量表,結果異常患者會轉介至醫院神經科記憶門診診治,亦可直接掛號神經內科由醫師現場執行SPMSQ失智症篩檢量表,並由醫師進一步評估與診斷。
高齡與失智症易出現「譫妄」 現象 掌握4大誘發因素
在劇中,秦漢飾演的父親曾突然出現情緒混亂、幻覺、喃喃自語、日夜顛倒等所謂「譫妄」(delirium)現象。
一般民眾又該如何注意家人的身體狀況呢?
鄭昶傑醫師表示,高齡長者與失智症患者本身就是譫妄的高風險族群,一旦遭遇下列誘發因素,就更容易突然發生譫妄,表現為急速的認知功能衰退與意識波動:
1.身體因素:如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肝腎代謝異常、電解質失衡、低血氧症。
2.藥物或酒精因素:如安眠藥、鎮靜劑、麻醉止痛藥物,或酒精中毒與戒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