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與體重的關係被發現:50歲後,體重越接近“這個數字”,越健康

壽命與體重的關係被發現:50歲後,體重越接近“這個數字”,越健康
value101 2025-07-14 檢舉

 

50歲以後,體重不是越輕越好,也不是越重越有「福氣」。

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的最佳健康體重區間 ,其實是靠近「略微偏胖」的那個數字。這個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標準體重”,而是在體重指數接近24到26之間的人,反而比過瘦或明顯偏胖的人 壽命更長 、身體狀況更穩定。這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但很多人誤解了。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人老了就要瘦一點。」但從健康角度看,50歲之後,過度追求苗條 反而容易帶來問題。這個階段,身體各項代謝功能開始走下坡路,肌肉流失加劇,基礎代謝變慢。如果體重太輕,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風險升高,甚至跌倒後更難恢復。

而稍微偏重,尤其是體內有一定比例的健康脂肪肌肉儲備 ,反而能提供更好的「緩衝墊」。研究指出,體重指數在24到26之間的中老年人,整體抗病能力更強,住院率更低,復原力也更好。這不等於鼓勵大家放縱飲食、不運動,而是提醒:別一味自認為瘦就是健康。

 

在50歲以後,身體進入一個“轉彎期”,很多人不自覺地吃得少、動得少,結果肌肉掉得比脂肪還快。肌肉一少,基礎代謝跟著下降,整個人越來越「虛」。這時候,如果體重還低於健康範圍,身體抗風險能力會明顯變差。有些人即使看起來瘦,實際上是“肌肉少型肥胖”,這是很難察覺卻影響健康的重要問題。

許多中老年人即使體重偏高,只要內臟脂肪控制得當、肌肉維持得夠,健康指標反而不差。也就是說,表面胖一點,不等於不健康,關鍵在於身體組成。那些體重正常但肌肉不足、脂肪集中在內臟的人,反而心血管風險更高。

 

千萬別用年輕人的標準去套中老人的身體。 50歲以後的健康體重,應該是“略高於標準但不超標”,即體重指數在24到26之間,這個數字不是憑空說的,而是長期追踪研究後發現的結論。例如一項來自中國的流行病學研究追蹤了上萬名50歲以上人群,發現這個區間的人群發生慢性疾病的風險最低,生活品質更高。

但請注意,這裡的「略胖」不等於「肥胖」。真正健康的體重,應該是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維持出來的,不是吃出來的「虛胖」。尤其要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和反式脂肪,這些是導致脂肪堆積和代謝紊亂的元兇。日常飲食中,多攝取 優質蛋白 ,像豆製品、魚類、雞蛋,能幫助維持肌肉量。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