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這3個隱形陷阱正在讓你加速返貧

大多數人出生時沒有含著銀湯匙,而是兩手空空,因此我們的財富之路、幸福之路,必須由儲蓄開始。就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幸運兒,也要有能力保證財富的收入大於支出,才不至於坐吃山空,三代返貧,從本質上來說,也得保有儲蓄能力。
——連岳,《讀者》2020年第14期
2008年,新東方名師李笑來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
他先是辭掉了百萬年薪的講師工作,然後在北京找了一間出租屋開始寫作。
有朋友勸他說,現在正是賺錢的時候,等存夠錢了再追夢也不遲。
李笑來卻說:“等到萬事俱備,夢想早已變質。”
就這樣,持續深耕了三年,他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順利出版,並暢銷百萬冊。
他不僅實現了財富無憂,還生活自在。
讓人想不到的是,之前勸他「務實」的同事,卻在被裁員後,一蹶不振。
李笑來在書中說:“中年人的危機,往往不是突如其來的風暴,而是日積月累的認知負債。”
生活的坑有千百種,稍不留神就會瞬間返貧。
最大的隱患,往往藏匿於看似安全的行為與思維的定式中。
人到中年,千萬別被這三種陷阱拖垮自己的人生。
來源:視覺中國
消費大於積累,掏空的是財富
英國作家赫里克說:“生活儉樸,方能遠離困頓;點滴積累,終成可觀財富。”
每一筆支出,都在無意間影響我們明天的財務狀況。
財富就像沙漏,當消費的沙子流失太快,累積的艙室就會空空如也。
王強本是網路公司的技術主管,2020年公司上市以後,他手上所持的選擇權突然變現500萬元。
原本,他可以不再為經濟所困,生活富足。但暴富後的他,沒多久就開始報復性消費。
他先幫父母在武漢買下一套140平方公尺的大平層,還幫父母翻修了老家點的舊宅,安裝了各種時尚電器和家居用品。
緊接著,他為自己買了一輛50萬的車,還帶著一家老小坐飛機全國遊,每到一站,必去那些昂貴的網紅酒店打卡。
除此之外,他還沉迷於購物,從名酒到奢侈品,下單時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好景不長,2022年,王強所在的網路公司遭遇了寒冬,公司業務縮減,整個部門面臨裁員的困境。
就在這時,父親高血壓暈倒後,以致腰椎骨折住院,急需大筆錢做手術。
等他清點完自己的財產,才發現手中的資金不到50萬。
而房產賣不出,奢侈品折價,每月各種固定支出費用都高達2萬元以上。
最後,王強不得不將寶馬車賣掉。面對每月需支付的賬單,他無奈地說:“所有的消費,不過是給別人打工。”
在消費與累積的槓桿上,過度傾斜必然失衡。
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曾說:“消費的本身不是佔有物品,而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己的符號。”
在物質豐富的當下,消費也需要智慧。
定期儲蓄、理性投資、延遲滿足,看似保守,其實是抵禦風險的鎧甲。
當累積財富的速度超越了消費的衝動,財富才能為我們保駕護航。
今天的節制,是為了明天的自由;此刻的積累,正是為了他日的從容。
來源:視覺中國
情緒大於理智,錯失的是機會
人生路上,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困境:
清楚市場風雲變幻需要冷靜應對,卻在情緒失控時做出錯誤的投資;
知道職涯發展需要事先做好規劃,卻因一時的無名怒火而憤然離職;
明白溝通才能促成合作,卻在關鍵時刻被情緒支配,說出傷人的話斷送機會。
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有時候就是情緒。
影視劇《大江大河》中,雷東寶的故事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