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之人,一看便知」 品德不行的人,多半有這4種明顯表現

「無德之人,一看便知」 品德不行的人,多半有這4種明顯表現
value101 2025-10-22 檢舉

「德不配位,必遭反噬」——這句話不是雞湯,是2024年職場血淋淋的裁員名單。

華為秋招直接刷掉一個手握三篇頂會的算法天才,理由只有一句:背景調查里,他兩次把鍋甩給實習搭檔。

HR的原話是:「技術可以補,人品補不了。

 

你我都見過那種人——面試時把團隊項目說成自己獨角戲,轉正后第一個搶績效,出事第一個拉同事墊背。

別急著罵公司眼瞎,換你在他隔壁工位,每天像背地雷,你也炸。

能力是把刀,德是刀柄,沒柄的刀,先割的是自己。

新招的00后同事可能沒告訴你,他們進公司前要做一套「品德壓力測試」:系統給你推送虛擬同事泄密、領導搶功、供應商塞紅包三條支線,你每點一次「利己」,后台就扣一分,扣到紅線,簡歷直接進黑洞。

 

別覺得兒戲,騰訊去年靠這套題庫篩掉12%的高分候選人,省下的仲裁費夠再養一個游戲工作室。

學術圈更赤?。2024年3月,某985王牌教授被撤職稱那天,學生群一片靜默——他帶的團隊三年發了八篇Nature子刊,結果匿名舉報郵件里附上了原始數據剪貼板,一幀沒改。

教育部連夜發文:師德出問題,一票否決,論文再牛也歸零。

你以為他輸在學術?

其實是輸在一次小組聚餐,他把服務員灑湯的視訊發群里配文「底層就這素質」,被同席博士后存了屏。

 

怎麼判斷身邊人有沒有德?

別聽他說什麼,看他怎麼「分蛋糕」。

麥肯錫最新報告偷偷給五百名高管做了實驗:虛擬獎金池里,匿名版本大家平均多拿12%;一旦實名,七成高管把最大份留給自己,名字亮出來的那一刻,人品直接裸泳。

報告結論很冷酷:職級越高,道德決策越差,除非公司把「利他」寫進考核KPI。

阿里去年試點了「道德檔案」,內部晉升先查三年記錄,誰曾經搶下屬功勞,系統會彈出紅色預警,一票否決,再能打也升不上去。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