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value101 2020-12-06 檢舉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越。

 

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

 

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店,女兒在上大學。

由於電商的發展,小店生意很難做,有時候夫妻倆一個月忙下來連房租都出不來,兩口子平時中午吃飯,連個葷菜都不敢點。

 

但是女兒上了大學之後,第一個假期回來就找爸媽要蘋果手機,說自己的手機太掉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然後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貨款,擠出來五千塊錢,給女兒買了手機。

 

在中國像這樣的父母實在太多了。

 

他們不顧家庭資源的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家庭不寬裕,他們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擔心自己孩子被別人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於是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用著最新的電子產品,穿著時興的大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雖說關愛下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弘揚,但萬事都要有個度。

 

太過溺愛就走向極端了,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證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挨窮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後塵, 繼續窮下去,寧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在孩子小時候,不讓孩子做家務活,只需專注讀書,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結果養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不曾也不能吃苦的孩子,因不曾嘗試過勞作的辛苦, 會變得好吃懶做,只顧享樂,沒有擔當和不知感恩。

 

即使長得牛高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將軍, 依賴父母和他人的供養。

 

這些窮人家的“富二代”只會使家庭變得更窮。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

“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們印像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

 

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讓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離職前,我找他談話,他表情游離,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昨天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特別像我爺爺。”

 

我知道長大成人對他是一種凌厲的痛,因為寵愛他的人再也幫不了他。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

 

如今,各種創富神話衝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

 

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