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呼籲:腎臟損害“催化劑”,提醒親友儘早戒掉這3個習慣

醫生呼籲:腎臟損害“催化劑”,提醒親友儘早戒掉這3個習慣
value101 2025-07-21 檢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數據,每日攝取的鹽分不應超過5克,而現實中,許多人遠遠超標。

現代食品中,許多加工食品和外帶餐點含鹽量極高,容易讓人不知不覺中過量攝取鹽分。

過多的鹽不僅影響腎臟功能,還可能導致水腫、心臟病、骨質疏鬆等多種健康問題。

 

因此,為了保護腎臟,應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入,並盡量避免頻繁食用醃製品、速食和零食等高鹽食品,培養清淡飲食的習慣。

第二個需要遠離的習慣是:長期濫用止痛藥和消炎藥。

止痛藥和消炎藥是現代人常用的藥物,尤其是在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情況下,許多人習慣性地使用藥物來緩解症狀。

雖然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痛感和炎症,但長期濫用或過量使用,會對腎臟造成嚴重傷害。

特別是一些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如布洛芬、阿斯匹靈等,長期使用會損害腎臟的過濾功能,導致急性腎損傷,甚至引發慢性腎臟病。

臨床研究表明,長期服用止痛藥和消炎藥會導致腎臟內的血流量減少,腎小管的功能受到損害,長期下去,可能會引起腎臟衰竭。

 

很多人在服用這些藥物時並沒有意識到它們對腎臟的潛在傷害。

對於有腎臟病風險的族群,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應謹慎使用止痛藥。

醫生建議,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避免濫用,並且定期檢查腎功能,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乾預措施。

第三個不良習慣是:忽略充足的水分攝取。很多人可能會忽略日常水分的補充,尤其是一些繁忙的職場人士或年長者。

水對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尤其對腎臟來說,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腎臟的排毒功能。

缺水會導致尿液濃縮,增加腎臟負擔,容易造成腎結石、泌尿道感染等問題。

如果腎臟長期處於脫水狀態,就會加速腎臟的衰退和功能損傷。

根據醫學建議,成年人每日應飲用約2-3公升的水。對於老年人或有腎臟病的人群,更應注意適量飲水,確保身體的水分平衡。

 

此外,維持適度的水分攝入,還能促進代謝、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並幫助腎臟更好地排泄代謝廢物。

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尤其是高溫天氣中,應該要更加註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現象發生。

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腎臟健康的人。

然而,許多人依然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常常不自覺地讓這些不良習慣成為腎臟病的「催化劑」。

要保護腎臟,預防腎臟疾病,首先要戒掉高鹽飲食、濫用藥物和忽視水分攝取等習慣,這些習慣對腎臟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若不加以重視,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