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越來越有錢的5個好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讓你越來越有錢的5個好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value101 2025-08-18 檢舉

前段時間,我偶然看到一個多年前的帖子,記錄的是樓主夫妻40歲的退休生活:

他們居住在一線城市,夫妻倆一年總支出不到兩萬塊錢,平均每人每月僅花費800元。

底下評論區裡,大多數是質疑聲。

起初,我同樣心存疑慮,但仔細看完他們曬出的全年支出明細後,不得不為這對夫妻的理財智慧所折服。

他們處處將精打細算,並融入日常生活:

買菜只去菜場,一日三餐都自己做菜;

健身就在馬路上跑步,不額外花錢辦卡;

精簡社交圈,只維持必要的親友往來;

將薪資收入合理分配,一部分存入銀行,另一部分買理財產品。

……

退休時,他們已累積150萬元現金存款,50萬元股市投資,並繳滿了15年的退休保險。

正是這些極致省錢、持續賺錢、堅持存錢的理財習慣,為他們建構了堅實的財務保障。

所以,變富並非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透過日復一日的堅持來實現的。

當你養成這5個好習慣,財富自會源源不絕地來到你身邊。

 

拒絕超前消費,警惕“甜蜜陷阱”

當下,各類消費信貸產品層出不窮,「先享受、後付款」的消費模式則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

然而,這份看似便利的超前消費,真的如表面般美好嗎?

網友@小王是高校大學生。

他在社群平台看到喜歡的部落客推薦了一款8,000元的高階手機,心動之下選擇了12期分期購買。

然而,他每月僅有1500元生活費,這筆突然增加的600多元還款,讓他不得不連續三個月早餐只吃饅頭。

更糟的是,因為一次忘記按時還款,產生了高額滯納金,讓原本拮据的生活更加舉步維艱。

經濟學上,有個「預付消費」的概念。

指的是提前預支未來的財富,享受到目前更高端的服務,或是買到更昂貴的商品。

這種做法,看似帶給人們即時的滿足感,卻在無形中透支了未來的金錢,同時加重了當下的經濟壓力。

最簡單的破局方法,就是學會自我克制。

看過一句話:“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面對各種消費誘惑,保持清醒認知,理性克制購物慾望。

當你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時,反而能獲得更真實的幸福感。

 

來源:視覺中國

 

只買需要的,避免過度裝飾面子

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一個「炫耀性消費」 的概念。

他認為,很多人不顧實際經濟能力過度消費,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博得他人的認同和讚美。

人生中,確實存在這樣一類人:明明兜裡沒錢,卻太過看重臉面,揮霍無度,最終陷入財務困境。

朋友曾分享他的經驗。

大學剛畢業時,月薪不過五千,花錢卻大手大腳。

每次領到薪水後,他都會請朋友去吃頓大餐。

由於出手闊綽,朋友們對他自然不吝嗇讚美、多加恭維,久而久之,他一大半的工資都耗費在人情往來上。

不僅如此,他全身上下,從衣著到配件,無一不是名牌。

為了維持面子,他長期無節制地消費,最後欠下十多萬的外債。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過度裝點面子,就會拖累日子。”

用實實在在的血汗錢,換取虛無縹緲的存在感,滿足的是一時的虛榮心,帶來的卻是長久的負擔。

成熟的成年人,應放下無謂的攀比。真正的體面不在於外在的裝飾,而源自於內心的豐盈與從容。

 

管理小錢,仔細打理每一分錢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消費習慣:

隨手開通好幾個視訊平台的會員;

線上叫叫車服務時,不會比較價格;

每天下午雷打不動地點上一杯奶茶配甜點。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錢,花時毫不心疼,等到真正急用錢時,才發現銀行帳戶餘額所剩無幾。

很多人將存不下錢歸咎於大額消費,實則正是這些「無意識的小額支出」在悄悄掏空你的錢包。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節流,而是學會精細管理好每一筆小錢。

網友陶子的故事就值得參考。

身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她深諳「小錢大管理」之道,將每一份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月薪資到帳後,她先固定存下2,000元用於長期投資。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