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這3個地方越節省,越有福

女人在這3個地方越節省,越有福
value101 2025-08-21 檢舉

 

她每天同一時間起床、上班、下班。

 

上下班的路程只要三分鐘,微信通訊錄裡也僅有幾十個聯絡人。

 

在為自己設定的圈子裡,她將無關緊要的人事物全部屏蔽在外,如此一來,屬於自己的時間就多了起來。

 

聽不到關於自己的閒話,她也節省了不少向人解釋、耗費口舌的精力。

 

她把這些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初在做臨時工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她利用午休時間自學了電腦操作。

 

她普通話說得標準,就報名參加各種演講比賽,還獲得不少獎項。

 

工作轉正後,童慧為了繼續提升自己,又花兩年時間考了一個文憑。

 

童慧將大把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於是生活變成了她想要的模樣──平淡又穩定。

 

那些來自古鎮人的肯定或否定,對她來說,早已無足輕重。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忍不住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怕被別人說三道四。

 

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做得再好,總有人能挑出你的毛病。

 

對此,我們要習慣戴上一副無形的耳機,屏蔽外界幹擾,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

 

就像《被討厭的勇氣》中寫的:

 

只要不注意任何人的動態,不揣測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設想一些沒發生的事情,簡單點,鈍一點,慢一點,你會發現你現在過得很自在。

 

 

梁曉清最大的遺憾,或許是沒讀過書。

 

因為父親捨不得花錢,她只在學校上過一個學期的課,就辦了休學。

 

母親對於父親的決定無能為力,只能偷偷抹眼淚。

 

那時,曉清懵懂又乖巧,她覺得不去上學也沒什麼不好,正好自己還能為母親分擔家務。

 

直到被昔日的夥伴們嘲笑,她才覺得抬不起頭來。

 

不過,她總是能把自己多餘的情緒隱藏得很好,例如羨慕、失落、自卑……

 

她從不為自己辯解,也不和這些孩子發生爭執,因為她怕母親知道以後更加難過。

 

其實,曉清也是識字的。

 

父親會拿別人用過的書當教材,教她認字、做題,母親也會給她買故事書來讀。

 

閒暇時,她喜歡畫畫,更喜歡抱著字典,一個一個去認識那些不熟悉的字。

 

十四五歲的時候,她還會獨自搭半小時的公車去市裡的圖書館看書。

 

透過閱讀,她開始嘗試理解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試著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曉清意識到,積蓄已久的不甘和迷惘不僅會把她困在過去,也會讓她忽略當下,更不會有未來。

 

如果一直沉溺於過往的遺憾和傷痛中,什麼都不做,她只會讓人更加瞧不起。

 

想要徹底撕掉「沒讀過書」的標籤,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這些不必要的情緒通通拋開。

 

認清現實後,曉清很快就從負面情緒的困擾中走了出來,她已經為自己選好了以後的人生道路。

 

她存錢繳學費,學習美甲、美容、紋繡技術,也定期到外地進修。

 

憑藉好手藝,她開在鎮上的小店生意日漸紅火。

 

在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後,她順利通過考試,拿到了駕照,還買了汽車、房子。

 

曉清捨棄掉多餘的情緒後,活得也越來越有底氣。

 

雖然丈夫不看好她的工作,公婆也看不慣她化妝去上班,但曉晴根本不在乎他們的看法。

 

至於未被滿足和尊重的童年,她更是早已釋懷。

 

很認同這樣一個觀點:

 

過去的遺憾,都不是為了刁難你,或許是為了委婉地提醒你,你可以重新出發。

 

我們難免會被過去的創傷所困擾,並因此產生各種負面的情緒。

 

這些情緒除了會消耗精力和心力以外,毫無用處,畢竟時光不會倒流。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實,我們要學會事過翻篇;對於過往的傷痛,我們也不要緊緊揪著不放。

 

捨棄無用的情緒,釋懷心中的不甘,生活才有可能迎來新的轉機。

 

作者易小荷在《鹽鎮》序言中寫道:

 

我目光所及的古鎮女性,無一例外都在掙扎求生。

 

她們“所得固然各不相同,努力卻一般無二。”

 

這些極富生命力的女人們心力充足,精力充沛。

 

在她們看來,似乎根本不存在什麼困境。

 

就如莫泊桑說過的一句話: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

 

生活本就悲喜交加。

 

我們只將有限的心力用於過好眼前的生活,不刻意回憶過去的不容易,也不費心思考將來會怎樣。

 

當你全心投入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所謂的困境,或許只是人生路上一顆曾經硌過你腳的小石子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