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老是吐痰?不是肺不好,而是身體在發出這些訊號!

但也不能一刀切地說吐痰都沒事。如果你發現痰是黃綠色 、帶血絲、有明顯腥味,或是伴隨持續性胸悶、氣短,那就不能當「小問題」處理了。這種情況可能涉及 慢性支氣管炎、鼻竇炎、甚至結核等嚴重疾病 ,必須及時就醫。如果你本身吸煙,痰多可能是早期COPD(慢阻肺)的信號,別再用「運動排毒」來自我感動。
回到跑步這件事,很多人一開始跑步,身體的耐受性和呼吸協調還沒建立起來,就容易出現呼吸紊亂 。呼吸節奏和步伐不匹配,容易產生短暫憋氣、氣道乾澀的感覺,身體會透過增加痰液來潤滑氣道,這其實是 自我調節機制 的一部分。 調整呼吸節奏 、慢慢提升強度,比一味拼速度重要。
飲食結構也會影響痰液的分泌。有些人平時愛吃甜食、油炸、乳製品 ,這些食物在中醫裡就屬於「生痰助濕」的類型。跑前喝奶茶、吃甜點,這不是補能量,而是給呼吸道「添堵」。中醫講“脾主運化,脾虛則濕聚,濕聚則痰生”,雖有些玄學味道,但不少現代研究也發現, 高糖高脂飲食 確實會加劇慢性發炎反應,誘發呼吸道不適。
還有一種「神秘」情況要提一下:運動誘發氣喘(EIA) 。這類人平常沒事,一運動就開始咳嗽、喘不過氣、痰特別多。很多人誤以為自己體能差,其實是輕度氣喘型反應,沒有氣喘聲不代表沒事。這類人需要在運動前做好熱身,氣候變化大時盡量戴口罩跑步,有需要時甚至要提前吸入 支氣管舒張劑 。
從文化視角看,其實「吐痰」這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早就「去污名化」了。例如在北方,吐痰甚至成了一種“清爽”的象徵,“不吐不快”,尤其是冬季早上出門,吐一口痰彷彿才算“醒了”。但從醫學角度,這種習慣其實不太好。如果痰是感染性的,隨地吐痰容易導致病原傳播,例如流感、結核桿菌等都能透過飛沫擴散。
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德國等國家,公共場合吐痰是非常不禮貌甚至違法的行為。這種文化對健康的推動不可忽視。他們更注重呼吸禮儀 ,也更習慣用紙巾包裹分泌物,即便在運動場上,也很少看到大肆吐痰的現象。
跑步時吐痰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關鍵在於你要能聽懂身體的「語言」。有時候,它只是告訴你“空氣太差了”,有時候,它在提醒你“腸胃不舒服”,更有時候,它在提示你“訓練方式不對”。盲目焦慮沒用,對症調整才是關鍵。
如果你是那種「跑兩步就要吐口痰」的體質,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優化呼吸節奏、避免飯後立刻運動、跑步前後避免乳製品和高糖食物、選擇空氣質量好的時間段、注意鼻腔清潔、適當熱身、必要時就醫評估是否存在過敏性疾病或隱性哮喘。
別再一口一個“肺不好”,你只是跑姿不對、吃錯了東西,或者壓根沒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