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最怕缺鎂?醫師:心臟不好的人,建議多吃含鎂高的食物

心臟病最怕缺鎂?醫師:心臟不好的人,建議多吃含鎂高的食物
value101 2025-07-11 檢舉
很多人擔心菠菜裡的草酸會影響營養吸收,但鎂在菠菜中的結合方式決定了它釋放較慢、吸收相對穩定。

更關鍵的是,菠菜同時富含葉酸和維生素K,這兩種成分本身也參與心血管調控,和鎂形成了天然的協同作用。

甜菜是比較少出現在普通人餐桌上的蔬菜,但它的優點也很明確,除了鎂含量可觀,甜菜中還富含膳食硝酸鹽,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臟的收縮阻力。

 

而甜菜的花青素等植物色素也能減少自由基對心肌的傷害,鎂和這些成分一起,能增強心肌細胞的抗壓能力,減少節律紊亂的發生幾率。

黑米相較於白米,更具備全穀類食物的優勢,它的鎂含量幾乎是白米的5倍,含有大量不易被氧化的花青素和B群維生素。

食用黑米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它消化速度慢,不容易引起血糖快速波動,這對心臟來說也是一種減壓,因為血糖的急劇波動會導致胰島素上升,繼而影響電解質平衡,誘發心率問題。

 

而穩定的鎂供應,可以緩解這個過程。補鎂不是靠單一方法解決的,食物才是最自然、最安全的管道。

即使有人選擇補充劑,也不能取代天然食物的結構優勢,天然食物中的鎂和其他營養素共同作用,不會因為單一過量而造成代謝負擔。

而且,在食物中攝取鎂時,還能帶來纖維、多酚、微量抗氧化物, 這些都是心臟健康不可或缺的支持。

 

在例行體檢中,多數人看不到缺鎂的明確指徵,因為血液中的鎂佔人體總鎂不到1%,檢測結果再正常,也無法說明細胞內的真實儲備。

如果一直忽視,透過症狀來判斷,往往已經遲了,例如持續心悸、疲倦、睡眠差、肌肉跳動等,這些可能不是神經系統的問題,而是鎂處於臨界狀態的訊號。

有些觀點認為,只要心臟有毛病,吃藥就能解決,藥確實能控制症狀,但如果鎂的攝取不足,藥物本身可能會引起新的平衡問題。例如有些利尿劑會加速鎂的排出,長期使用會加劇缺鎂。

 

用藥和飲食之間,本該是互補關係, 而不是彼此割裂。

鎂的功能不高調,但影響廣泛。它不解決急性問題,卻能從源頭預防慢性積累,長期來看,真正的健康從來不是靠臨時補救維繫的,而是靠食物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穩定係統。

 

把含鎂豐富的食物放進每一餐裡, 不是迷信什麼“吃啥補啥”,而是給身體一個持續不斷的修復信號。每天一點點地補,慢慢地你會發現,睡得更穩了,情緒更平了,身體也更有韌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