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男子糖尿病過世,醫生警告:把5樣當飯吃,血管再好也扛不住

57歲,年紀不算大,但他還是走了。糖尿病,拖了他十幾年,最後一口氣咽得不明不白。
醫生搖頭,說得很直白:吃錯了,吃成了病。 五樣東西,天天當飯吃,血管能不崩嗎?
糖尿病不是一下子就要命的病,它是慢慢耗的。耗著耗著,心臟垮了,腎臟也垮了,眼睛看不見,腳也截了,最後人都散了。這個病最怕的不是高血糖,而是高血糖背後的那些“併發症”,尤其是心臟和腦血管的問題。血管一壞,命就不牢靠了。
可偏偏,有些人拿糖尿病不當一回事。血糖高了也不痛不癢,照樣吃,照樣喝。尤其是那五樣食物,吃得比誰都歡。有人說吃東西怎麼了?不就是點口腹之欲?但真要命的時候,一口飯都吞不下去。醫生能救命,但救不了嘴。
那五樣東西,到底吃了什麼問題?
關鍵不只是吃,而是長期當飯吃 。例如 白米飯 ,很多人習慣一大碗接著一大碗。血糖高的人最怕這種高升糖指數的主食,一入口血糖飆升,身體胰島素根本來不及處理。時間一長,胰島素敏感性越來越差,糖尿病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再比如油炸食品 。炸雞、薯條、油條、麻花,看著香,吃著脆,可裡面的反式脂肪是血管的頭號敵人。它們能讓「壞」膽固醇飆升,血管壁上堆滿垃圾,管腔越來越窄,最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人本來血管就脆,這一堵,後果就不是簡單的頭暈胸悶,而是中風、心肌梗塞。
第三種是精製甜點 。蛋糕、餅乾、奶茶,吃一口快樂三秒,血糖飆一天。這類食物空有熱量沒營養,胰島負擔可怕。更別說,這類食物常常和情緒掛鉤,越焦慮越想吃,結果陷進惡性循環。
還有加工肉製品 ,如香腸、臘肉、培根。這些東西鈉含量高、亞硝酸鹽多,容易引發胰島素抗性。糖尿病人吃了,不只血壓升高了,腎臟也跟著受罪。腎臟是糖尿病最容易受傷的器官之一,一旦腎功能出問題,代謝就亂了套。
最後是含糖飲料 。這點真該說狠一點:糖尿病患者還喝含糖飲料,就是拿命開玩笑。一瓶可樂,幾十克糖,等於直接輸糖進血管。很多人不當回事,說“我就喝一點”,可問題是,這“一點”天天都在。
糖尿病不是「甜」出來的,是生活方式一步步「養」出來的
很多人一聽糖尿病,就以為是吃糖吃太多了。其實不對,糖只是誘因之一。真正讓人得糖尿病的,是長期的生活方式紊亂。吃飯沒節制、作息亂、壓力大、運動少,這些才是病根。
一項發表於《中華糖尿病雜誌》的研究指出,中國第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過六成在確診前就存在代謝症候群。 [1]這意味著,糖尿病並不是突然來的,而是在身體已經拉響多個警報後,才最終爆發。
從社會角度來看,快節奏生活、外送文化、宵夜文化、坐辦公室一坐十幾個小時,這些都在悄悄推動糖尿病的年輕化。尤其在城市白領中,30多歲查出糖尿病的比例越來越高。不是因為遺傳,而是因為生活方式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