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死亡的人越來越多?醫生勸告:天熱寧可喝涼水,也別喝4種水

老李最近沒事就跑廁所,特別是晚上,起夜多了,整個人沒休息好,臉色也越來越差,加上這段時間一直加班,作息不規律,運動就更不用說了。
不知道是不是坐久了,他常常覺得小腿很腫脹,而且一按就是一個坑。後來還是因為單位體檢才知道 血肌酸酐指標飚到了600μmol/L ,經腎臟超音波進一步檢查,最後確診 慢性腎衰竭 ,需要馬上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其實像老李這樣的情況不少見,近年來腎衰確診率越來越高,為什麼腎衰如此高發生?背後原因值得重視。
一、腎衰竭越來越多?兩類人特別要注意!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場所,負責將體內垃圾廢棄物代謝出體外,同時對身體水、電解質和酸鹼有重要調節作用,是實現人體內環境穩定的重要器官。但責任越大,壓力越大,當負荷超過一定情況,也會徹底把腎臟拖累,從健康慢慢走向衰竭。
對於腎衰竭,一般有急性和慢性腎衰竭兩種。
急性腎衰竭多受外傷、感染、中毒或糖尿病、癌症等誘因引發,一旦發病,病情危險甚至容易危及生命。
而慢性腎衰竭傷害也不小,但它的作用形式較為隱蔽,許多患者早期根本沒有明顯症狀,讓人防不勝防。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曾發布過相一篇“慢性腎臟病篩檢診斷及防治指南”,其中統計的我國慢性腎病患病數量高達1.3億 ,也就是說每10個成人裡就可能有1位慢性腎病患者,這個幾率甚至比癌症還高十倍以上,而且 最終因慢性腎病發展到終末期的患者接近3000萬。
而與之相對的是,國人對此的知曉率僅是12.5%左右 ,許多患者因為發現不及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終發展到終末期失去了腎功能。
要注意的是,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都是慢性腎病的高危險群 ,因為長期的高血壓也會影響腎臟內血管的壓力,增加血管破裂、硬化風險,隨之腎小球也會走向纖維化、萎縮,隨著過濾網絡的全面崩塌,腎功能也就走向終末階段。
糖尿病主要是血糖高帶來的過濾負擔過大,對腎臟的傷害持久且深遠,因此也可能引發嚴重腎病後果。
而慢性腎臟病還會反過來加重高血壓糖尿病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下,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全身性問題。
一項新研究透過九百多萬國人樣本觀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都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臨床數據顯示,每年新增透析患者中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病佔比高達27.5%。預計2045年,糖尿病人有40%會併發慢性腎臟病。而無基礎疾病的成年人出現慢性腎臟病機率僅10.8%。
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好腎臟健康。
二、皮膚出現5種表現,或腎臟在求救
腎臟病早期症狀較輕,一般難以察覺,但有研究發現,腎功能異常也會有訊號提醒,當皮膚出現以下這5種情況,往往是腎臟發布的危險訊號。
1.皮膚搔癢
腎衰竭的常見表現之一就是皮膚搔癢,有些人還會伴隨癢疹 。主要是由於腎功能代謝不足,毒素大量聚集到皮下,刺激感知神經末梢引起的神經性瘙癢,一般瘙癢位置不定,程度和持續時間也因人而異,嚴重可能出現明顯癢疹、色素沉著或者皮膚潰瘍。
2.皮膚對稱出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