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所有人際關係裡,你不主動聯絡別人,別人就不會找你?原因只有一個

為什麼在所有人際關係裡,你不主動聯絡別人,別人就不會找你?原因只有一個
value101 2025-08-20 檢舉

小雅盯著手機螢幕發呆。

她和大學室友阿琳的聊天記錄還停留在去年春節,那句客套的「新年快樂」之後,再沒有任何互動。

但就在五分鐘前,她刷朋友圈時看到阿琳在雲南旅行的照片——藍天白雲下,阿琳穿著那條她們一起買的碎花裙,笑容燦爛得像從未離開過。

小雅的手指在對話框上懸停許久,終於打出一行字:“雲南好玩嗎?”

阿琳回覆得很快:“挺好的!”

然後……對話就結束了。

小雅想起畢業前夜,兩人擠在宿舍小床上,阿琳信誓旦旦地說:“以後每個月都要視頻,每年都要一起旅行。”

但現在,連一句「下次一起去」的客套話都沒有。

成年人的疏遠總是靜悄悄的

沒有爭吵,沒有決裂,只是某天你突然發現,那個曾經秒回你消息的人,現在連點讚都變得吝嗇。

你們之間彷彿隔著一層透明的牆,看得見彼此的生活,卻再難走進對方的日常。

 

來源:視覺中國

 

成人的社交真相:價值互換

行銷部總監李峰正在整理名片夾時,手機突然震動。是兩年前離職的前同事老張:“聽說你升總監了?我們公司有個專案…”

李峰苦笑。

他和老張共事五年,一起加班到凌晨,一起吐槽老闆,甚至互相幫忙追女孩。

但自從他跳槽後,老張就像人間蒸發。直到今天,當「市場總監」這個頭銜出現在朋友圈,這段「友誼」才突然復活。

成年人的社交本質上是一場精準的價值匹配

就像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的:「我們的晚餐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傅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

有人從朋友身上獲得情緒價值,對方可以聽自己吐槽、訴苦,讓人感到“被真正理解”,功能類似於心理諮商師;

也有些是純粹的資源價值,就像李峰升任總監之後,微信永遠響個不停,他的通訊錄就是一張行走的「資源地圖」;

再就是成長價值,透過和對方交往,獲得能力、認知和品味上的提升…

雙方“互惠互利”,關係長久久。而單方面輸出的關係就像不斷漏水的桶子。

當付出長期不對等,再熱絡的關係也會慢慢冷卻。

 

來源:視覺中國

 

"不聯絡"的潛台詞:你在對方心裡沒那麼重要

阿傑在朋友圈刷到發小強子的露營照片時,正在加班吃泡麵。

照片裡六個人圍著篝火,強子摟著新朋友的肩膀,笑容比上次見面時還要燦爛。

最刺眼的是照片定位──就在他家半小時車程的森林公園。

他想起上週給強子發的消息:“週末喝一杯?”

對方回覆:“這月太忙,下次約。”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張隱形的"重要程度清單"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