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會嫁給誰,其實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

女人會嫁給誰,其實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
value101 2025-08-20 檢舉

閒來無事時看了一會兒《是女兒是媽媽2》,有個場景我覺得很有趣。

黃聖依的母親幾乎全程對奧運冠軍陳夢兩眼放光,開口閉口都是讚美。

但一旦話題到了女兒這兒,就成了:

“你不行的。”

“你搞不好的。”

“你和別人差距太大了。”

“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得聽我的。”

 

這些話讓我馬上想起,楊子也對黃聖依說過類似的話:

“沒文化。”

“沒腦子,幹不成任何事。”

“你不能做利於自己,卻不利於我楊子的事情。”

 

同樣的否定,同樣的控制,甚至讓張泉靈都有些無奈地說:

“聖依,這一輩子到底有多少人想要你人生的控制權?”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疑問:

為什麼楊子這種離譜的“當代大爹”,能讓黃聖依忍耐這麼多年?

但在看到她和母親的相處後,我突然有了答案:

女人會嫁給誰?可能是命中註定的。

線索,就藏在你的原生家庭裡。

 

小時候被過度管教

結婚後被過度控制

不論是和丈夫或母親相處,黃聖依最常說的是:

“我習慣了。”

“我會自洽。”

自洽,看似是她的優點。

實際上,是她為了適應小時候母親過於嚴苛的管教,被迫長出的「生存技能」。

黃聖依曾形容,自己就像是母親的一幅畫作——精美,但一筆一畫全被規定好了。

 

這種嚴格管教,從優質教育上自然是有幫助的。

讓黃聖依成了「完美」的優等生-漂亮乖巧,成績好,多才多藝。

但代價就是,壓抑了她的自我、個性與情緒。

就像在小時候,黃聖依曾被老師誤會指責。

但媽媽不問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就站在了老師那邊,強迫女兒道歉。

“老師批評你,肯定有老師的道理。”

 

對女兒而言,母親是強勢的權威。

即便自己再有理再委屈,但母親不聽,那能有什麼辦法?

只能學會「自洽」。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習慣了自己安慰自己。

反正解釋了也沒用。 」

《以愛為名的支配》中曾有這樣一段話:

「對孩子來說,母親是最重要的人。

面對這個最重要的人,孩子渴望得到母親的理解,因此盡全力。

但如果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孩子只能努力改變自己,去跟隨父母。

因為他們害怕被拋棄,所以不惜扼殺自己,也要努力聽父母的話。 」

黃聖依習慣性忍耐、自我歸因、自我安慰的性格,便證明了這句話。

 

只是,這樣的性格也為她日後的婚姻埋下禍根。

黃聖依曾解釋為什麼會嫁給楊子:

「他讓我很有安全感,很感動。

我覺得他是萬能的。

只要有他在,感覺一切事情都能被解決。 」

 

她帶著渴望被保護的心,走進了婚姻。

卻突然發現“萬能的丈夫”,其實是個不靠譜、自負、愛譁眾取寵的男人。

黃聖依自然也是不滿的,抗爭了很多次。

但無奈對方堅持:

“我沒問題,全是你的錯。”

既然溝通無效,黃聖依只能再次發揮自己從小練就的絕活:

自我安慰,自我歸因。

就這麼「自洽」著,她漸漸活成了婚姻中的「提線木偶”,被丈夫控制:

喜歡的工作被拒絕;

被迫參與討厭的直播;

明明賺了很多錢,卻沒有個人存款。

 

儘管也曾多次想離婚,卻始終沒離掉。

只能拉了十多年。

完全應了papi醬說的話:

“她有覺醒,但沒力氣。”

你們發現了嗎?

黃聖依的原生家庭和婚姻關係幾乎是一比一復刻:

都有一個「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的人,在強勢主導她的人生。

既保護她,也控制她。

她也都以「自我安慰」去模糊問題,而非直接解決問題。

儘管她當年進入演藝圈,是以叛逆之姿,想逃脫母親的控制。

卻又在之後主動踏入了另一種控制權──因為對方能給她安全感。

這便是心理學上的「強迫性重複」

一個人可能會無意識地選擇,會讓自己重溫創傷體驗的環境。

 

很多被父母過度管控的人,長大後都有類似的心理困境:

迫切地想逃離管控,追求自由。

但同時又習慣了「被控制的安全感」。

畢竟有人指路,有人託底,能將風險與傷害降到最低。

因此陷入既想獨立,又貪戀被照顧的掙扎中。

《走出原生家庭》中有段話,很適合此情此景:

「很多女生始終沒搞懂,被照顧和完全自由本就是衝突的。

你想要得到各種被照顧的好處,肯定就要失去相對應的自由。

 

所以啊。

黃聖依的婚姻困局,在她習慣性選擇「被保護」時,就已經決定了。

 

小時候不被愛

結婚後過度索取

每次提及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時,「缺愛」總是繞不開的一環。

還記得伊能靜和庾澄慶的故事嗎?

在貧窮動盪、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成長的伊能靜,從小就有嚴重的缺愛和不安全感。

所以,在她的第一段婚姻裡,總是需要丈夫給她全部的關注和愛,為她所有的負面情緒兜底。

她會用各種辦法試探,反覆確認對方的愛意;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