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腎病50年,吳階平院士坦言:8樣東西盡量別碰,建議了解

研究腎病50年,吳階平院士坦言:8樣東西盡量別碰,建議了解
2025-07-21 15:41·醫言本草
在醫學界,吳階平院士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他把一生獻給了醫學事業,尤其在腎臟病領域 ,他的研究成果影響深遠。
五十年如一日地紮根臨床與科研,他曾一句話道破腎臟健康的核心:“很多人不是倒在病痛上,而是倒在了無知和忽視 裡。”
腎臟,這對沉默的器官,平常像個“隱形人”,出了問題卻能讓人苦不堪言。從尿毒症到腎衰竭,很多疾病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的「慢性自殘」。
吳院士曾多次提醒,想護好腎,有8樣東西要少碰或不碰 ,很多人卻總是「耳邊風」。
今天,我們就跟著吳階平院士的研究經驗,深入聊聊這8樣“傷腎元兇”,說得明白點,都是生活中“吃出來”“熬出來”“憋出來”的,別大意了。
第一樣:高鹽飲食
鹽,是家家廚房裡的“常客”,但它也是腎臟的隱形殺手 。腎臟的工作之一就是代謝鈉離子,吃得太鹹,腎臟就得加班加點地“排鹽”,時間一長,負擔就上來了。
很多人以為只有高血壓才需要控鹽,高鹽飲食會讓腎絲球長期處在高壓狀態 ,慢慢地就像一個被壓縮的海綿, 彈性沒了,過濾功能也大打折扣 。
尤其是各種醃製品、滷味、火鍋底料,別看味道香,其實鈉含量高得嚇人 。吳院士建議: 每天食鹽攝取不超過5克 ,別靠嘴巴“感覺”,要學會看配料表。
第二樣:止痛藥濫用
很多人一頭痛、一腰酸就來一片止痛藥,圖「快活」。可長期依賴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 ,如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對腎臟是個大麻煩。
這些藥物會影響腎臟的血流灌注,尤其在脫水、感冒、發燒 時吃,更容易「踩雷」。吳院士曾接診過一個年輕人, 因為每週服止痛藥超過3次,半年後查出腎功能異常 。
藥不是糖,該用才用 ,不能“疼就吃”,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吃藥前一定得問醫生。
第三樣:過度補蛋白
老百姓總覺得“腎虛”是因為“虛弱”,於是猛補蛋白、吃牛奶、喝豆漿、燉大骨湯,結果適得其反。
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氮類廢物 ,這些廢物需要腎臟清除。如果攝取太多,腎臟像個「垃圾處理站」被塞滿, 久而久之功能就會慢慢下降 。
特別是一些健身人群,一天三、四個蛋清、蛋白粉衝著喝 ,這種做法對腎臟來說簡直是負擔爆表。吳院士建議: 一般人蛋白攝取應依體重來算 ,不能「多多益善」。
第四樣:憋尿
別小看「憋尿」這個小動作,它是腎臟健康的一大敵人。尿液在膀胱時間過長,會滋生細菌,容易逆行感染到腎盂,誘發腎盂腎炎 ,嚴重時還可能發展為慢性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