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相對”,老祖宗的忠告,現實又心酸!

沒錢不求兩人
《增廣賢文》雲:“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命運反覆無常,人生總有失意之時。
兜裡空了,才能看透人情薄如紙。
笑臉易見,真心難求。
人生在世,唯有自己是永恆的底氣。
以下兩種人,尊崇窮困潦倒,也別去求助。
一、虛假的朋友
俗語說:“酒肉朋友千杯少,患難之交半句多。”
春風得意時圍著你轉的人,未必會在寒冬給你遞炭。
世上最冷的東西不是冰,是落魄時朋友轉化的背影。
錢是試金石,能試出人心薄厚。
窮過一回才看清,那些拍胸脯說「有難同當」的人,往往跑得比誰都快。
1923年夏天,成都老宅被軍閥強佔,父親氣病亡身,19歲的巴金帶著弟弟被擠在漏雨的柴房裡。
萬般無奈之下,他冒雨敲開「摯友」孫某的公館大門——
三個月前,這位留洋歸來的公子哥還摟著他的肩膀說:“弟弟雖然開口有事!”
可那一天,門房傳話「老爺去漢口了」。
巴金蹲在槐樹下等到天黑,看著孫某坐黃包車從後巷直奔仙樂舞廳,衣服口袋裡還插著巴金送他的鍍金鋼筆。
後來他在散文裡寫道:“那場雨淋透的不只是長衫,還有少年人的天真。”
虛情假意的人最擅長兩件事:
用漂亮的話滿足你的期待,再用實際行動餓死你的希望。
落魄時,要遠離那些虛偽的人。
去救助他們,換不來幫助,只換來羞辱。
人在低潮時要記住兩種溫度:
雪中送炭的暖,袖手旁觀的冷。
以前值得用一生的回報,今晚教你別做那樣的人。
二、嫌貧愛富的親戚
智者有言:“貧賤親戚離,富貴別人合。”
血緣綁得住人情,卻綁不住人性。
那些嫌貧愛富的親戚,往往比陌生人更傷人心。
他們的勢利就像把刀子,專往親人最痛處紮。
梅熹的故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其中京劇名角兒,年輕時在上海灘紅透半邊天,梅蘭芳女士為他配戲。
戰爭時期上海遭到轟炸,戲園子燃燒成灰燼。
他揣著最後五塊銀元,投向奔開紗廠的舅舅。
他穿著磨破的綢衫,從晌午在公館門口等到日頭西斜,終於見到那天喝醉酒的舅舅。
對方當著一棟大樓的乘客嗤笑:“戲子就是下九流,倒不如去碼頭承載大包!”
梅熹扭轉那刻,把舅舅去年生辰時求他唱堂會的貼文撕得粉碎。
後來他在閘北橋頭擺攤賣字,宣紙鋪在麻袋上,狼毫筆當了大褂換的。
最冷的那夜,他餓暈在攤前,是拉黃包車的鄰居餵了他半碗麵糊。
多年後他重登舞台,舅舅竟託人送金條攀關係。
梅熹看也沒看,只回了一句:“戲子骨頭硬,受不起金貴的施捨。”
在利眼心裡,親情不過是稱斤算兩的買賣。
你窮時,他踩你顯基準;你富時,他巴你圖實惠。
跪著求人施捨一句“沒空”,不如把委屈咽進肚子,把腰桿挺成石膏——
涼薄的人摀不熱,但咬牙熬過寒冬的人,終會活成自己的太陽。
▽
《增廣賢文》有載:“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人活一世,有錢時克制慾望是修行,沒錢時守住骨氣是境界。
不去奢望祖國,是給未來留退路;
不求涼薄之人,是給傷殘留底線。
這世上最穩的靠山,不是金錢的權利,而是清醒的頭腦和自立自強的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