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還需擁有以下三樣,才算真的有福氣

富商後來活到九十高齡,臨終前對子孫說:“什麼千年靈芝,都不如沾著枕頭就著的福氣。”
借不是病,卻能人命。
老人,白日望著硬朗,夜裡卻在床上翻來數羊,睜眼復去多少天明。
結果眼窩越陷越深,脾氣越來越躁,孩子看著心疼,自己活得受罪。
《養生三要》有言:“安寢乃人生最樂。”
白天受的累、心裡壓的事,都得靠一場好覺來化解。
能睡是福,能忘是壽,睡前把煩心事掃乾淨,天大的難題也等睡醒了再說。
養生先養神,養神先安眠。
歲月悠長,別讓時光在晝夜顛倒中虛度,學會善待自己的身體,好好安睡。
子女孝順才是福
孟子有言:“惟孝順父母,可解憂。”
人老了才明白,孝順不是看他們給多少錢,而是看心裡有沒有你。
子女孝順,修辭家境貧寒,一家人也能其樂融;
子女不孝,擴建錦衣玉食,老人痛苦不堪。
年紀越大,人對親情的渴望越強烈。
兒女的手再忙,能握住你的手才孝;他們的錢再多,肯為你花時間才順。
北宋名臣範仲淹中年喪妻,獨自拉扯三個兒子長大。
他官至副宰相,卻常年穿衣服的衣裳,把俸祿都拿去辦義學、濟貧。
三個兒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長老范純佑為照顧父親,主動放棄科舉,跟隨他戍守邊關,寒冬臘月替父親暖被祭。
次子範純仁外放做官,每月往家寄信,補充必寫:“兒在外,萬事皆安,惟願父親添餐飯。”
最難的是三子範純禮,有年範淹重病臥床,純禮衣不解帶侍候三月。
為了讓父親喝藥時不苦,他每次先嚐一口,再輕輕往碗底埋顆蜜棗。
後範仲亡亡,兄弟三人守孝三年,每日晨昏定省如父在世時。
鄉親們感慨:“範孝公一生清貧,卻養出三個子子,這才是真富貴。”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終點歸途。
孝順不是做給外人看的體面,而是藏在瑣碎日子裡的惦記。
陪父母吃的每一頓飯,聽的每一句嘮叨,都是他們晚年最大的慰藉。
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孝敬父母,是福德的根基。
你養他小,他顧你老。
兒女能常伴左右,共享天倫之樂,才是每個老人最大的福氣。
▽
常言道:“有福之人不必忙,無福之人跑斷腸。”
真正的福氣,是心寬能容天下事,夜夜安枕無煩憂,兒女常伴笑滿堂。
從今天開始,少為兒孫盤算,多對自己上心;少跟往事較勁,多往未來看看。
人到了晚年,能笑著醒、踏實睡、有人痛,此生便再無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