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停用這種牙膏,用得越久,牙齦或越萎縮?醫生告訴你真相

刷牙方式也「背鍋」?不全是錯,但不是根源
並不是所有的牙齦問題都怪牙膏。刷牙方法不對,刷毛太硬,用力太猛,也會導致牙齦退縮。但如果用了含刺激性強的牙膏,這種「機械性傷害」就更容易放大成慢性傷口。
正確的刷牙方式確實重要,但如果配合的是一款成分「帶刺」的牙膏,效果就像拿砂紙擦玻璃,怎麼小心也會留痕。
電動牙刷不是萬用神器,如果選錯模式、刷頭不合適,同樣可能加劇牙齦負擔。搭配高刺激牙膏,簡直是「雙倍暴擊」。
小心「美白」陷阱,別拿琺瑯質當代價
很多人愛用帶有「美白」字樣的牙膏,尤其是煙民或愛喝咖啡的人,覺得這些牙膏能去黃提亮。但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研磨劑 。這種東西就像細小的砂紙顆粒,刷久了,清潔是清潔了,琺瑯質也被你一層一層磨掉了。
結果是,牙齒越來越黃,因為琺瑯質一旦變薄,下面的牙本質就露出來了,那是天生的黃色 。而且釉質不像皮膚,沒辦法再生。越刷越敏感,越刷越暗淡,最後只能靠貼面或冷光美白補救——這可比換牙膏貴太多。
牙齦健康的警報信號:別等牙掉了才重視
如果出現以下變化,就別再跟牙膏「死磕」了:
刷牙出血 、牙齒敏感、牙齦退縮、牙縫變大、口腔異味、牙齒鬆動。
這不是「上火」那麼簡單,而是牙齦在發出求救訊號。尤其是早上刷牙時吐出來的水有血絲,或是吃點熱的冷的就像電了一下,那都表示牙齦屏障出了問題。
一味依賴牙膏止敏感止出血,只是把症狀壓下去,根本問題卻在蔓延。越拖越糟,最後不是洗個牙能解決的事。
那該怎麼選牙膏?別信廣告,先看背面
選牙膏,別看廣告詞,要看成分錶。成分越簡單越好 ,避免SLS、漂白水、過量香料,選擇含有 氟化物 (有助於防蛀)但不過量的款式。
牙齒敏感的人,可以選擇含有氟化亞錫 或 氨基磷酸鹽 的牙膏,這類成分相對溫和,對牙本質有保護作用。同時,牙刷要選軟毛,刷牙動作要輕柔。
別被「有效成分」迷了眼,日常護理說到底還是要靠穩定、溫和、長期的積累。沒有一款牙膏能「救世」。
牙膏不是治病藥,別指望它解決所有問題
牙膏的本質是清潔劑,不是藥。它能輔助健康,但不能解決疾病。真正的牙齦萎縮、敏感、出血問題,不靠換牙膏,而是要找牙醫找出原因,做系統治療。
就像不會因為吃了益生菌就能治好腸炎,刷對牙膏也不能讓你的牙周病自己好起來。別讓「換牙膏」成為逃避就醫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