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大學解剖325名老年癡呆死者,發現老年癡呆的人,有5特點

瑞士大學解剖325名老年癡呆死者,發現老年癡呆的人,有5特點
value101 2025-07-01 檢舉

 

老年癡呆是一類以認知功能障礙 為核心表現的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持續上升。

瑞士一項針對325名老年癡呆逝者的屍檢研究顯示,患者在生前普遍存在五個顯著特徵,引發了醫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這些特徵不僅揭示了疾病可能的潛在機制,也為我們提供了預防和介入的線索。

 

本文從第一線臨床接診經驗出發,圍繞本研究展開分析,旨在幫助廣大讀者深入理解老年癡呆這一健康問題,並提供科學、實用的應對建議。

老年癡呆為何令人警覺?

老年癡呆並非一種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的統稱。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其次還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該疾病發展緩慢,早期往往被誤認為“年紀大了記性差”,但隨著病情進展,會嚴重損害患者的 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 甚至 生活自理能力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我國阿茲海默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且以每年約30萬例的速度遞增。由於病程長、照顧難、負擔重,不僅影響患者本人,也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壓力。

瑞士大學的研究發現,老年癡呆症患者普遍有以下五個特點: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慢性發炎反應社交活動減少運動量不足飲食結構失衡 。這些特徵多數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提示我們:阿茲海默症並非完全“不可控”,關鍵在於早期識別、早期幹預。

 

病因複雜,早期辨識是關鍵

從病理角度來看,老年癡呆的核心機制是大腦中神經元功能退化 與死亡,尤其是海馬區萎縮最為顯著。瑞士屍檢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大腦普遍存在 β澱粉樣蛋白沉積神經纖維纏結 ,這兩類病理變化被認為是最關鍵的指標。

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病變往往在症狀出現前10~20年就已悄悄發生。也就是說,等到家屬發現老人「常常忘事」「情緒變差」時,腦組織​​已有明顯損傷。早期識別尤為重要。

 

臨床上,老年癡呆早期可能表現為:短時記憶減退詞語表達困難做事邏輯混亂性格變化 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 情緒波動睡眠障礙 等非典型症狀,極易被忽略。家屬若能在此階段就引導老人進行系統性評估,可望延緩病情進展。

可控因素多,預防是最有效的策略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