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人越來越多?醫生勸告:天熱寧可每天打牌,也別做這4件事

「一個好好的中年人,早上還在群組發訊息,下午就猝死在健身房。」這樣令人震驚的消息,近年頻頻登上熱搜。為什麼看似健康的人也會突然倒下?是天熱的錯嗎?是壓力太大?還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早已埋下了隱憂?
醫生給的回答很直接:寧可每天打打牌、聊聊天 ,也別在高溫天做這4件事。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下一位新聞主角」。
核心提醒:高溫天四類行為極易誘發猝死,務必警覺!
不是危言聳聽,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因猝死死亡的人數高達55萬,相當於每天有超過1500人突然離世。其中近70%發生在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 。當人們還在為「如何延遲退休」焦慮時,有人卻連退休的機會都沒有。
熱,是誘因,但不是全部。真正致命的,是那些被忽視的危險行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高溫與心血管猝死之間的關聯比我們想像中更緊密,尤其是在濕熱環境中,心臟負擔顯著加重 ,加之不良生活習慣,更像是在給身體「加壓」。
第一個雷區,是高溫時段劇烈運動。不少人以為出汗就是在“排毒”,卻忽略了心臟其實正在“超負荷運行”。
醫學研究表明,在30℃以上的環境中,劇烈運動會讓心率飆升,血壓波動劇烈,容易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肌梗塞。醫生建議,夏季運動應避開11點至16點高溫段,選擇清晨或傍晚,並控制運動強度。
第二個致命習慣,是熬夜加班或通宵娛樂。根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期一項調查,超過60%的都市白領每週睡眠不足6小時,而猝死案例中,超過80%都存在長期睡眠剝奪問題 。夜間是身體修復的關鍵時段,若連續熬夜,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心臟始終處於緊張狀態,極易誘發猝死。
第三件事,是飯後立即洗澡或泡澡。聽起來好像是「精緻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是暗藏風險。飯後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統,此時洗熱水澡會導致血液進一步向體表分佈,心腦供血減少 ,可能引發暈厥,甚至心因性猝死。醫生建議,飯後至少間隔40分鐘再洗澡,尤其是老人和高血壓患者。
第四個風險行為,是空調房出入頻繁,不注意溫差變化。很多人以為“溫差小沒事”,但室內外突然的溫差超過8℃時,血管收縮速度加快,心臟承受瞬間壓力 。特別是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的人,容易因血壓波動誘發腦出血或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