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整潔的家,很難養出聰明的孩子

太整潔的家,很難養出聰明的孩子
value101 2025-08-20 檢舉

小寶跟著姊姊到陽台,這本是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的體現,卻被保母以「不能碰冷水」為由直接阻斷。

這種阻斷不僅剝奪了小寶接觸真實世界的體驗,也在潛意識中向小寶傳遞了一個訊息:

你的探索是危險的,你的興趣是不被允許的。

如果小寶從一出生開始,就被持續這樣對待,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今她變得內向膽小,缺乏獨立。

因為從一開始,她的生命力就被保母人為地限制了。

同樣保母對待大寶的方式,也是類似的。

大寶想要自己澆花,這是她在表達自主意願,試著掌控生活的體現,

但保母卻用「我幫你澆」的方式,將大寶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剝奪了。

她沒有將大寶看成是一個有能力做好事情的孩子,而是將她當作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對象。

這種自主權利的剝奪——

容易讓孩子逐漸失去對自己行為的信心,形成一種「我做不好,別人比我更擅長」的自我認知。

總的來說,

這位保母或許是出於職業需求,或許是出於自身對整潔的執著,

但她在孩子麵前,確實更像是越界的「全能型的管理者」 ,而不是陪伴者:

她的行為看似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其實是一種控制,一種對孩子的「替代性參與」。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

孩子可能會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與感受,變得順從、被動,

甚至還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感、無助感與無力感。

 

來源:視覺中國

 

在阿玲家,大寶曾帶我去房間看她貼在牆上密密麻麻的貼紙。

它們在以一種我理解不了的順序邏輯,雜亂地排列著。

阿玲告訴我,這是大寶的「秘密花園」。

前段時間,保母想將牆上的貼紙撕下來,讓牆面恢復整齊。

大寶不依。

後來保母趁大寶上幼兒園之際,悄悄撕下一部分貼紙丟了。

沒想到大寶放學回來發現後,哭著鬧著要保母賠。

保母賠了一版類似的還不行,她要保母賠跟原來一模一樣的。

「這滿牆貼紙,少說也有上千張,她知道保母丟掉了哪些嗎?」我問。

「她知道的,每一張貼紙貼在哪個位置,她都記得一清二楚。」 阿玲回答。

聽完阿玲的話,我內心深感震撼:

一個5歲孩子,竟然能在滿牆雜亂的貼紙中,記住每一張貼紙的位置和順序,

這種能力,完全不亞於一個身為企業主管的成年人在混亂中發展秩序的能力。

這不僅是孩子記憶力的展現,更是她對自我世界極度投入與守護的表現。

或許對大寶而言——

她的「秘密花園」不只是貼紙的集合,更是她內心世界的映射。

她需要這些貼紙來維持一種掌控感,以證明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有存在的位置、有表達的權利、有創造的自由。

當保姆試圖清理她的「秘密花園」時——

這不僅是一次物理上的破壞,更是一種對她內心世界的侵犯。

 

來源:視覺中國

她要求保母賠償一模一樣的貼紙,並不是執著於貼紙本身,而是執著於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意義。

如果阿玲和保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她們可能會更加理解大寶的行為,而不是把它看作是需要糾正的「錯誤」。

她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試圖去教育或改變大寶,

而是學會去陪伴大寶,尊重她的邊界,並讓她知道:“你在這個家創造的事物,是被珍惜的。  ”

同理,她們也不需要過度去限製或保護小寶,

而是學習去看小寶,給她更多「被允許」的空間,讓她可以自由地去探索、體驗和成長。

家裡偶爾亂一點,髒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孩子而言,那可是一個自由創造的空間,一個智慧誕生的地方呀!

 

多多轉發今天的文章,在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