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真相:容易焦慮的人,都有一個不太健康的習慣,不只把日子過反了,還讓自己越活越累

不管到了什麼年齡,對於自己熱愛的事物,他都沒有放棄追求,只為來人生這一程能玩得開心。
五十歲考駕照;七十歲外出寫生時,一畫就是十幾個小時;八十歲去給時尚雜誌當封面模特兒;九十歲時還常開車出去玩......
而如此對生活品質的講究,也為黃永玉引來了不少非議,但他無所謂別人怎麼評價。
在黃永玉看來,人生就像是一場跑萬公尺的比賽,有人說你跑的姿勢難看,那就跑遠點,聽不見就好了。
有人詆毀他的作品是“崇洋媚外”,甚至作畫醜化他的形象,他也不願浪費時間多做回應。
在他眼中,有太多值得的事還來不及做,何必花時間去恨無關緊要的人。
《人物》曾在採訪黃永玉時,這樣寫道:
他有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大於時代,大於命運,大於痛苦,大到足以讓他扭轉結局,把悲劇寫成喜劇,把苦變成笑話。
細想來,這正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修練出了穩定的內核,精神上便不會再受累。
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變化,不慌不忙,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心穩住了,難事總會過去。
對於生命中的所有得失,減少計較,凡事看得太重,都會在心中壓上一塊石頭。
文化學者王立群講過一個觀點:
「人生的悲劇,往往是從自我的失衡開始的,命運的陰霾,它是始於內心的烏雲。你的內心首先是被烏雲遮住了,然後你才會有各種不幸的事情產生。”
活到一定年紀,放得下面子,戒得了怨氣,為生命賦能,收穫有價值的東西,才能更好地充實裡子,成就自我。
來源:視覺中國
中年以後,唯有自度療癒一切
人到中年,什麼才是最好的養生?
媒體人周軼事君在《圓桌派》中談:
會養生的人不是說你吃多少補品,睡沒睡好補多少覺。
而是你根本看不見那個要死磕的地方,這些事情丟掉就好了。
正如她所說,一個人遇事不死磕,眼中根本沒有消耗自身元氣的東西,什麼事情都能過得去。
中年以後,在錯誤的人事物中,及時放過自己的情緒,趁早全身而退,就是治癒痛苦最好的方式。
與其在日復一日的壞情緒中透支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如把自己調成低耗能模式,開啟嶄新生活。
如果想要調整心態,沉澱自己,擺脫焦慮、悲觀、心煩意亂等負面情緒,不妨試試《人民日報》推薦的這6個好辦法。
(1)停止沉迷手機,學會封鎖無效訊息。
手機往往充斥著各種繁雜的訊息,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真正跟你眼前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少之又少。
學會屏蔽無關緊要的事情,才能讓自己的注意力回歸有意義的生活。
適當遠離浮華且虛幻的網路世界,才能感受到眼前細水長流的美好。
(2)停止過度敏感,別太在意旁人看法。
為了別人隨口的一句話,思前想後一整天,甚至夜幕降臨時還耿耿於懷、難以入睡,實在是自討苦吃。
高敏感的人,首先傷害的就是自己的神經。
人生在世,你永遠管不住別人的嘴,那就只能守好自己的心。
(3)停止處處攀比,專注於自身的節奏。
有多少人,生活中習慣處處和身邊人比個高低,比完房子比車子,比完伴侶比孩子。
比來比去,若是自己贏了,便揚揚得意;若是自己輸了,便心懷憤恨。
永遠別忘了,最好的生活狀態,其實就四個字:知足常樂。
(4)停止沉溺過去,不必過度擔憂未來。
過去的事已然發生,多思無益;未來的事還未到來,想再多都是徒增煩惱。
每天活在患得失中,遲早會為身心帶來病痛。
請相信,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一切到最後,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5)停止壓抑情緒,找到壞情緒的出口。
情緒就像垃圾,在心裡堆得越多,前進的步伐就越沉重。
難過痛苦的時候,可以試著找朋友或家人聊聊天,或運動、爬山、練字、煮飯。
總有一件事,總有辦法,能為你重塑活力。
(6)停止無效社交,懂得高品質獨處。
後半生,不必再為了拓寬圈子,強行擠進不適合自己的人群。
面對錯誤的關係,趁早斷捨離;面對爛人爛事,及時停損。
往後的日子,懂得打理好生活,在獨處中豐盈靈魂,在寧靜中收穫心安。
來源:視覺中國
有人曾問投資家查理‧蒙格:長壽、快樂的秘訣是什麼?
他想了想回答:
很簡單,不嫉妒,不怨恨,保持開心。
不要糾結於你的煩惱,和信賴的人在一起,做你該做的,這些簡單的事情都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很好。
在變老的路上,請你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富養自己的生命,盡情享受每一刻,把簡單的日子,過成最美的模樣。
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