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聰明的活法:裝傻、閉嘴、隱形

人到中年最聰明的活法:裝傻、閉嘴、隱形
value101 2025-08-20 檢舉

這就像「沐猴而冠」這一典故揭露的,人往往敗於話多。

“沐猴而冠”,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話說秦末,項羽進入鹹陽之後,到處劫掠,還放火燒了鹹陽宮。

有人就勸他:鹹陽在關中要塞,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就霸業。

但項羽拒絕了這個提議,就想回楚國,還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那人聽了這話,心裡暗暗鄙夷,私下對別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國人真是一點見識也沒有,只是穿上衣冠的猴子而已。

這句閒話很快傳到了項羽耳朵裡,項羽聽完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他殺了。

老人言,莫將閒話當閒話,往往事從閒話生。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該說的話一旦出了口,要嘛結仇,要嘛惹禍。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原本平平靜靜的日子,因為多說了一句話,變得一地雞毛;

原本相安無事的關係,也因為多說了一句話,變得針鋒相對。

人到中年,話越多,禍越多;嘴越嚴,人越穩。

這就是「水深不語,人穩不語」的道理。

管住嘴,守住心,不聽嚼舌之音,不言他人之事,是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生的修行。

 

來源:視覺中國

 

隱身

作家吳軍說,人到中年,要減少自己與外界的摩擦力。

細細想來,不無道理。

中年後,本來就事多心煩,再一味與外界糾纏,那真是片刻清靜都沒了。

只有果斷減少與生活的摩擦力,學習獨處與避事,才能頤養自己的身心。

朋友趙哥,人送外號“魚塘隱士”,動不動就躲去鄉下的魚塘玩“消失”。

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大型網路企業的程式設計師,五、六年前就在大城市定居了。

但步入中年後,趙哥忽然有了“隱退之意”,就去老家包了片魚塘。

他說是為自己留條賺錢的後路,但明白的知道,他是為了清靜。

畢竟,大都市的生活太吵雜,事多人多,應酬不斷,很難清靜。

尤其是工作十多年後,身體大不如前,趙哥這才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調養一下。

我們每天都活得太焦慮,太慌張,唯有躲開這些煩亂,學會“隱身”,才能為自己求得一份安靜與閒適。

演員王志文說,《天道》主角丁元英,是他演過最不一般的人物。

劇中,丁元英生活平淡如水。

從國外回來後,並沒有選擇回老家,也沒有留在朋友多的北京,而是去了誰也不認識的古城。

在古城,他一天三餐極為簡單,日常生活大都閉門不出。

一條油條,一碗米線,有滋有味;一杯清茶,一曲音樂,自得其樂。

他看似很孤僻,沒什麼朋友,不混什麼圈子,不需要認同與理解。

但實際上,他內心最自在,不被外界幹擾,也不被情緒左右。

整天就是喝茶、看書、聽音樂,去思考人生,去感想生命。

隔著螢幕,都令人到中年的我,十分羨慕。

作家馬德說:

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與蓬勃。

生活就像一杯渾濁的水,只有自己安靜下來,日子才會變得清澈。

人到中年,最是需要開啟人生的「節能模式」。

學會隱身,守住內心的清淨,在獨處中豐盈生命。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作家週國平,以「宅男」自居,平常基本上不出現在公眾面前。

他一個人看書、寫文章,基本上不和人接觸,完全是隱身狀態。

就算有人叨擾,他也顯露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以此婉拒。

如此一來,週國平活得清清靜靜,整個人狀態遠超同齡。

這幾年,「低耗能」的生活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青睞。

大夥發現,人不給自己做減法,生活只會越來越沉重。

不管閒事,不說閒話,不湊熱鬧。

把能耗降到最低,我們才有餘力應付人生的中年。

願我們都能尋得內心的靜謐,迎來中年後的歲月靜好。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