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現象:結婚多年還甜蜜的夫妻,都喜歡做這些事

下車以後,我是老婆,也是媽媽,又是媳婦,也是女兒;
只有坐在車上的時候,我就是我,我也只是我。
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總會有些時候想一個人靜一靜,想自己獨自去做一些事情,所以需要有一個「自留地」去給自己疲憊的心「充電」。
只有能夠及時「充電」的人,才有力量去經營關係,婚姻也會更幸福甜蜜。
來源:視覺中國
重視低潮期的陪伴,在扶持中堅定彼此心意
2016年,羅永浩的公司面臨破產,需要向銀行貸款9,600多萬。
銀行同意貸款,但條件是要他的妻子柴靜為他寫下一份擔保書。
9600萬,對於一個普通打工者來說,那是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償還的天文數字。
但當時只是電視編導的柴靜,卻在接到羅永浩的電話後,義無反顧地跑到銀行簽下了那份擔保書。
後來,公司破產,羅永浩欠下6億巨債,柴靜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陪他熬過所有黑暗的日子。
對於妻子對自己的影響,羅永浩曾說過一段讓無數人動容的話,他說:
「我回家只要跟她聊幾句,一塊兒入睡,我就完全沒問題。只要聞著她身上的味兒,比如頭髮上的味兒,我就幾乎感覺到我在吸入一種治療性的藥劑。”
而這一切,都與妻子陪他度過一個又一個低谷期密不可分。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其實夫妻之間,八成都是平淡日子,只有兩成大起大落,這兩成要是走好了,就能抵消前面八成的不如意,要是走不好,感情就真的很難挽回了。”
同事楊姐是女強人,不只是公司的骨幹幹部,人還長得漂亮,個性好,是許多男性的理想伴侶。
相較之下,她的丈夫則遜色許多,收入一般,長相一般,沒她高,性格還有些木訥。
楊姐卻對這個丈夫很是滿意,問及原因,才知她人生經歷的幾次艱難時刻,丈夫都給予了她最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生孩子時,楊姐差點難產,丈夫全程陪護,一直給她安慰和支持。月子期間,也是事事親力親為,把她和孩子都照顧得很好;
前幾年,楊姐的父親過世,她的丈夫忙前忙後料理後事,事後又特意請了幾天假陪楊姐,處處照顧她的情緒;
去年楊姐出車禍弄傷了腳,需要臥床半個月,她的丈夫也是一直悉心照料,全程沒有一點不耐煩。
正是因為對方每一次關鍵時刻都沒有掉鍊子,才讓楊姐心甘情願去包容他的其他不足。
夫妻之間,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即使再相愛的夫妻,也會有想要分開的打算。
而能夠支撐兩個人不斷克服困難,繼續走下去的,是在彼此低谷期的守望相助。
來源:視覺中國
結語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說:
“結婚後夫婦間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和給予,必須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才可能發揮到極致。”
每段婚姻,最初都是甜蜜多於爭吵,而婚後之所以變得爭吵多於甜蜜,往往是夫妻中至少有一方在某些方面未能盡責。
讓甜蜜消失的,從來不是結婚時間的長短,而是在婚姻相處中的一次次忽視、爭吵、失望和心寒。
因此,若想婚後依然甜蜜,夫妻間都應該用心去經營婚姻,勇於承擔起自己身為丈夫或妻子該承擔的責任。
如果夫妻雙方都願意承擔育兒責任,願意陪伴、包容、幫助伴侶,這婚姻又哪有不甜蜜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