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越要少吃菜?醫師建議:年過70歲,盡量避免5種減壽行為

維生素D 對老年人來說,就像骨頭的“鈣吸鐵石”,沒它再多鈣也白搭。但很多人寧願躲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出門走走。這時候,就算早晚曬曬太陽,也是好過整天窩在屋裡。
血液循環 這幾個字對年輕人可能沒啥實感,但對老人來說,它就像家裡的水管,堵了一點,全屋都沒水。你不動,血不流,器官就跟著「掉線」。所以別把「多走動」當成口號,就算每天出門2000步,也是比坐一天強。
肌肉少症 聽起來陌生,但其實就是肌肉越來越少,最後連抬腿都吃力。很多人覺得“老了就是這樣”,其實完全可以緩解。蛋白質吃夠,運動跟上,別讓肌肉悄悄溜走。
年紀越大,腸胃功能 會變得更“嬌氣”,很多人吃點涼的、硬的就胃脹、拉肚子。這時候再一味吃生冷蔬菜,反而讓腸胃更不舒服。
尤其是過量的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花椰菜、高麗菜,雖然營養高,但吃多了容易脹氣。
鈉攝取控制 也是很多老人忽略的部分。有人覺得我都不吃鹹菜了,鹽用得很少,怎麼血壓還高?
其實問題可能出在“隱形鹽”,例如各種調味料、鹹味堅果、加工食品,鈉含量都不低。別以為看不見就沒事,它們已經在體內「埋雷」。
有些人70歲還跟年輕人搶低脂低鹽的飯,結果吃得“清心寡欲”,身體卻“欲哭無淚”。老年人需要的是營養均衡 ,不是一味「清淡」。身體像個機器,零件老化了,更需要每天適量“潤滑”,而不是一味“清洗”。
膳食纖維 固然好,但攝取太多也會帶來麻煩。吃太多粗糧、豆類,沒搭配足夠的水,容易造成便秘。很多老人一聽便秘就更猛吃粗糧,結果越吃越堵,肚子天天「打鼓」。
基礎代謝率 是個容易被忽略的點。年輕人吃得多動很多,代謝快;老年人吃得少動得少,代謝慢。
但也因為這樣,吃得過少反而更容易影響身體恢復和免疫。別讓「吃得少才健康」的誤解害了自己。
老人怕胖,其實更該怕「瘦」。尤其是BMI過低 ,比超重還危險。有研究指出,過瘦的老人, 死亡率反而更高 ,因為他們往往營養儲備差,一生病就頂不住。別總想著減肥,先看自己是不是「瘦得不健康」。
骨質密度 下降是老年人常見問題,但很多人等跌倒了才想著查骨密度。其實平常多攝取 鈣和維生素K ,加上適當運動,可以幫你把骨架「撐住」。別讓骨頭先「退休」了,自己還想活躍。
免疫力 下降不是“歲月的錯”,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後果。吃得單一、作息混亂、不曬太陽、不活動,都是在悄悄「偷走」你的免疫力。要活得久,得從現在就開始修正。
吃菜當然重要,但別忘了搭配。優質蛋白 、 健康脂肪 、適量主食,一樣都不能少。尤其是蛋白質,雞蛋、豆腐、魚肉這些,都是老人「延壽食材」。別怕“膽固醇”,合理吃才是關鍵。
很多人覺得養生就是“清淡+素食+少鹽”,但這只是片面理解。真正的養生,是讓身體「有料又好用」。 70歲以後,不是吃得越少越健康,而是吃得越對越長壽。
別再被「多吃菜、少吃肉」的老觀念綁住手腳了。蔬菜雖好,吃多了不搭配,也是「過猶不及」。年紀大了,更要吃得聰明,動得合理,曬曬太陽,偶爾笑一笑,身體自然會回饋你一個「慢老」的人生。
你如果也想讓家裡的爸媽、爺爺奶奶少走彎路,就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看看。按讚、留言、轉發一下,讓更多人知道,70歲以後,健康不是“吃素”,而是“吃對”。